《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2.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般地说,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

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且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的构成要素★★

2.受教育者: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

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是说: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他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需要教师的传授和扩展。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可以逐渐认识客观自然和人类自身,可以逐渐使自己的认识由个体的认识水平过渡到人类总体的认识水平。

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2.教育的构成要素★★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教育内容的组成丰富多彩。从其涉及的范围来说,包括人类社会各种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从其价值来说,它具有发展人的智慧、品德、体力、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就其表现形态来说,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因此,不要把教育内容和学校的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等同起来,更不能把教育内容看做是教材,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前者的内涵与外延要比后者丰富得多。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各类教育活动的具体教育目标的不同,教育内容就有不同类型的组合。

教育内容≠教材、教学内容

4.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

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

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图书馆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教育媒体是存在于两个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中其他信息的载体。教育媒体具有多种形式,包括从最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到图片、书面印刷物、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

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就教育者的教法而言,有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与实践的方法;就受教育者的学法而言,有发现式与接受式两大类。

在这四个要素中,主要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教的含义,即传授知识、传递思想、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培养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的含义,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是学校的教学活动。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推动受教育者发展的动力。

想一想:

为什么说: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学前了解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学前了解

学前了解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进入第十章《学生》这章内容的学习,本章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认识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认知目标1.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2.能够说出...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具体提法有一定差别,但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有四个方面是没有变化的:一、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阶...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在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虽没有独立的教育学著作,但已经出现了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思想,许多思想家在论述其政治、哲学、伦理等主张的同时,也论述...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6. 五育的关系

6. 五育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各育紧密相联,既不能或缺,也不能相互代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4.课堂教学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4.课堂教学评价★★

4.课堂教学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2.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的要素有哪些呢?在各种关于教学的要素论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 “四要素”、 “五要素” 说,还有“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从“三要素”到“七要素”外延不断扩展,但实...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起源追问教育的起源问题,目的是从教育产生的源头去认识教育的本质。迄今为止人们对教育起源的认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主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1.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

3.全面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