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个人全面发展同教育联系起来,创造了全面教育思想。
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强调要“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受到全面训练的人”。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指出了全面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全面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种新人应当是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只有人人都成为劳动者,社会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而且生产劳动可以使每一个人在体力和脑力上都得到发展,避免发展的片面性,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一代劳动者是全面教育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在1866年《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中不提德育和美育,完全是由于当时的条件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工人阶级尚未掌权,教育权也不在无产阶级手中,进行德育无非是向无产阶级传输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思想。因此,马克思不提德育,不是无视德育,只是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我们既不能从这里引申出智育第一的思想,也不能将其作为忽视德育的借口。
至于不提美育的问题,原因是在工人阶级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还没有得以保证之前,是很难做到美育的。但并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不重视美育。
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虽然密切相关,却是有区别的。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劳动能力的要素是智力和体力的总和,这一内涵是确定的,全面教育的内容却是多方面的。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多方面、充分、统一和自由的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教育。这也正是“全面教育”的实质所在。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在智力、体力广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道路就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消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个人发展的片面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都必须通过这条途径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