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一、全面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个人全面发展同教育联系起来,创造了全面教育思想。

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强调要“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受到全面训练的人”。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指出了全面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全面教育的目的

全面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种新人应当是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只有人人都成为劳动者,社会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而且生产劳动可以使每一个人在体力和脑力上都得到发展,避免发展的片面性,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一代劳动者是全面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全面教育的内容

马克思在1866年《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中不提德育和美育,完全是由于当时的条件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工人阶级尚未掌权,教育权也不在无产阶级手中,进行德育无非是向无产阶级传输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思想。因此,马克思不提德育,不是无视德育,只是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我们既不能从这里引申出智育第一的思想,也不能将其作为忽视德育的借口。

至于不提美育的问题,原因是在工人阶级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还没有得以保证之前,是很难做到美育的。但并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不重视美育。

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虽然密切相关,却是有区别的。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劳动能力的要素是智力和体力的总和,这一内涵是确定的,全面教育的内容却是多方面的。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多方面、充分、统一和自由的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教育。这也正是“全面教育”的实质所在。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四、全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在智力、体力广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道路就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消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个人发展的片面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都必须通过这条途径才能实现。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5.考试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5.考试评价

5.考试评价新课程改革中考试评价的改革重点是:(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通常表现为方向、性质、强度等方面的差别。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3.体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3.体育

3.体育体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体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增进人的体质...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历史上两种对立理论(1)教师中心论近代的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学生的成长全依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设计和定...

《教育学》第7章 第4节 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

《教育学》第7章 第4节 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定义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教学目的、遵循一定教学规律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4.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我国从1978年开展教育本质大讨论至今,对教育本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说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与经...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体系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体系

2.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级别体系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级别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级别层次。【我国学校教育的级别体系】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教育。...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

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一、班级授课制的定义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