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仅从整体上看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征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具有正向性、不可逆,也不可逾越。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来施教,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品德审美的发展,都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作到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发展。

2.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划分的标准不同。我国通常根据生理年龄划分为:

新生儿出生至一月
乳儿期1岁以内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岁
儿童期6—11、12岁
少年期12、13岁—15、16岁
青年期16、17岁—25、30岁
成年期30岁以后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措施上不能一概对待,也不能“凌节而施”,要适应不同阶段年龄特征的要求,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当然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连续性,因此,教育工作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时必须做好衔接工作,例如幼小衔接、小学升初中等阶段都需要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

3.不均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指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以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发展为例,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幼儿期以前,脑的重量就已发展到成熟期的75%,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的发展则是前慢后快,在童年期几乎没有什么进展,而到了青春发育期以后才大幅度的增长。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例如身高和体重,有两个高峰,第一次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第二次高峰是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比其他阶段增长都要快。

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所谓“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例如:

2-3岁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
3岁计算能力的发展关键期
3-5岁音乐发展的关键期
3-8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三年级、四年级纪律风化的关键期
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逻辑发展的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身心发展的相应方面对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关键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再有同样的效果。

4.个别差异性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使儿童的身心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差异性。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儿童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顺序和发展阶段,但是每个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既有生理上遗传天赋的差异,也有心理上后天形成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

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若只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共同特征,有可能使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印象,教育者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具有各种个别差异的学生都能“长善救失”,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想一想:

(1)我国古代关于人的身体发展有一句俗语,即“三翻六坐八爬”,意思是说刚生下来的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着,八个月就会爬了。你认为这句俗语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个规律?

(2)《学记》中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意味着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哪个方面的规律?

5.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可以分为身、心两个方面,身心内部还可以分为各自更多的要素,但这些要素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其中一个要素缺失或不完善时,其他要素可以发挥补充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互补的整体。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教育学》第4章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

3.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教育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我国教育...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3.课程结构

《教育学》第6章 第1节 课程概述3.课程结构

3.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就是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各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年级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用历...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

3.德育过程应有的理性把握★★一、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从目的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要促进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却不能说德育过程完全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这是因为,德...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2.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学生作业轮流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一、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4.学校管理的任务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4.学校管理的任务

4.学校管理的任务第一,使学校管理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职务与权力相互对应;第二,使学校管理者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第三,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世界上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儿童权利公约》旨在确立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保护儿童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公约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

《教育学》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章共有两节,分别是“对人的科学认识”和“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本章的时候,请结合日常中各种教育现象,仔细体会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学会运用本章的基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