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六章 第五节 13~24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引子:

13∼24月龄幼儿主要生活在家庭里,教养人一定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用良好的家风影响幼儿,注重对幼儿生活起居的悉心照料,培养幼儿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个性,而且要尊重幼儿的发展速度和个体差异。这个阶段的幼儿知识贫乏,是非观念不清,因此主要靠模仿进行学习,尤其是善于模仿自己最亲近和喜欢的人,所以,父母的良好生活习惯、言语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些都会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一、细心护理生活起居,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就饮食来讲,第一,应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1周岁之后,幼儿主食量增加,应给幼儿选择新鲜、自然、丰富多样的食物,避免幼儿偏食,平衡膳食,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吃高盐、高脂、油炸类食品。第二,教养人要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要创造愉快的进餐环境,固定进餐的时间和地点,让幼儿形成有规律的进餐习惯。第三,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养人介绍食物的颜色和香味,引导和鼓励幼儿进餐,以夸奖和鼓励为原则。第四,吃饭时尽量不干别的事情,专心进餐,不追着喂饭,不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

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13∼24月龄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教养人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婴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岁之后可以锻炼幼儿自己座便器(具体示例见第五章)大小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给幼儿准备方便自己学习穿脱的衣裤、鞋袜等,降低他们在自理大小便中的难度;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碗和勺子允许他们自己用勺子吃饭,引导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

二、放开幼儿手脚,培养其敢于探究和求知的精神

1岁的幼儿开始摇摇晃晃地走路,随着语言、行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认识、探索环境,这是幼儿独立性的萌芽。因此,作为父母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其发展和探究的环境,放开幼儿手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究,正确看待幼儿的“破坏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切忌因为不安全、不卫生等原因,束缚幼儿的手脚,限制幼儿的探索。

首先,应经常带幼儿到户外活动,通过走、跑、跳等活动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其次,在家里应给幼儿提供一些容易获取的、安全的材料和物品,或提供适宜的、丰富的玩具,通过摆弄、操作玩具,促进幼儿认知水平、操作经验和身体各部分肌肉协调活动能力的提升。

三、积极应对幼儿的逆反,注重其良好个性的培养

1周岁之后,随着幼儿独立性的发展,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当教养人的建议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用言语和行动说“不”,有的心理学家称此为“否定主义”,教养人们则称之为“可怕的‘不’阶段”,也即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许多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这个“不”阶段对幼儿的独立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幼儿不听话、任性等。

针对幼儿的“不”,教养人要认真对待,认识到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首先,教养人要多为幼儿创造学习新的生活本领的机会,鼓励他们学习尝试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通过自己做获得成就感。其次,父母还要耐心地教幼儿自己吃饭、穿衣、喝水等,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幼儿养成独立人格。如果一味地限制幼儿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使其失去独立性,而包办代替则容易形成任性专横的个性。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放手让幼儿干一些事,如果他们还干不好,也不要严厉责备幼儿。但是也不能一味满足幼儿的需求,对一些危险的事情要明确制止,但要讲究制止的方式方法。

四、尊重幼儿的发展速度和个体差异,切忌苛求和横向比较

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有其独特性,教养人应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如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说话、走路、动作等方面的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幼儿1周岁也许说话表达还不完整,有的幼儿1周岁还不敢迈步……有的教养人性急,看着别人家幼儿都会了而自己家幼儿还不会,便苛求或强迫幼儿干一些他不感兴趣或超出其发展能力的事情,导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延缓了幼儿的发展,还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所以当出现幼儿发展与其他幼儿发展速度不一样或延缓于别的幼儿时,只要是在正常范围内,教养人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发展,切忌过于心急,与其他幼儿进行横向比较。教养人应细心观察幼儿的发展,发现幼儿的优势与不足,因势利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二节 25~36月龄幼儿的日常养护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二节 25~36月龄幼儿的日常养护

引子:2∼3岁的幼儿仍需要成人的养育才能生存,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成长过程,即要求成人为他们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悉心照料和养育,帮助他们良好地发育和获得独立...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7~9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7~9个月亲子活动教案

案例3.7~9个月亲子活动教案游戏一:宝宝一起来——邀请宝宝跳个舞(7个月)游戏目的:在音乐和动作中调动宝宝与人交往的情绪,开发宝宝的右脑。游戏步骤:1.妈妈打开音乐,轻声问宝宝:“宝贝,可以和你跳个...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五节 0~6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四章 第五节 0~6月龄婴儿家庭教养重点

引子:0∼6月龄婴儿的家庭教养指导,重点在于指导教养人能够帮助婴儿尽快适应母体外环境,为其发展提供适宜的活动和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养人和婴儿双方都能感受到亲子交往的乐趣。另外,初为父母者,不可避免地存...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三节 0~3岁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引子:自出生伊始,婴幼儿就通过感觉和知觉理解周围环境。感觉是感觉器官对物理刺激的反应,而知觉则是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来自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刺激的心理过程。2个月的乐乐会睁大眼睛看着妈妈绿色的上衣,听到...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七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第七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引子: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生于加拿大艾尔伯特省。1953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教员,1974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识跨越许多领域,被誉为“现...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六节 0~3岁婴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下)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第六节 0~3岁婴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下)

引子:除了情绪,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意识也是婴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阅读以下内容,尝试归纳婴幼儿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并完成练习。一、亲子依恋亲子依恋是婴幼儿在两岁前与母...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五节 25~36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五节 25~36月龄幼儿家庭教养重点

引子:2∼3岁的幼儿开始逐渐由偏重于“养”过渡到“育”。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与引导他们大胆探索,参与互动;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并帮助他们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导学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三章 导学

【学习目标】1.能阐述0∼3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和动作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能具体列举出0∼3岁婴幼儿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的特征与阶段;3.能运用0∼3岁婴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知识分析婴幼儿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