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群体问题的研究最早是从研究人对人的影响开始的。早期研究发现,一个人单独工作同有别人在场观察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时相比,工作的效率很不相同。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在另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什么情况下产生社会抑制作用呢?一般来说,这与作业的性质和人们的成熟程度有关。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助长作用。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

在管理中应重视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群体的内聚力

影晌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只能讨论一些主要的因素。

(1)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的影响

(3)群体规模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5)班组的组合。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内聚力

(6)与外界的隔离

(7)群体的绩效

(8)其他因素。情景、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其他因素。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上述因素对于群体内聚力的影响,促使群体形成健康而积极的群体气氛,增强内聚力。

内聚力的作用

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1)满意感

(2)沟通

(3)敌意

(4)生产率

(5)对改革的阻碍

(6)群体意识。

群体冲突

1、冲突的性质

(1)冲突和竞争

冲突和竞争不同。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2)冲突观念的演变

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冲突的看法在变化。 20世纪 40年代中期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冲突是有害无益的。冲突的存在被认为是管理不善的结果。根据这一传统的观点,应当避免冲突。

近年来,管理学家们改变了对冲突的看法。冲突被认为是任何组织都不可避免的,且往往是保证高绩效所必需的,冲突可以促使寻求新的策略和方针,帮助克服停滞和自满情绪。所以,冲突应该加以适当地处理而不是消除。

2、冲突的来源

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3、冲突的处理

对于有害的冲突要设法加以解决或减少;对有益的冲突要加以利用。

(1)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

① 设置超级目标

② 采取行政手段。

(2)引起冲突的策略

如果发现人员流动率低,缺乏新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对改革进行阻挠等情况时,管理人员就需要挑起冲突。

具体做法是: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鼓励竞争;重新编组。

[ 讨~论 ]

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去发表想法。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

5.5 领导行为的监控与评估对领导行为监控的方法有哪些?领导者行为监控的方法可分为事前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具体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追究领导的失责行为:引咎辞职、问责制弹劾制。如何对领导行为进行监控?...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2 领导理论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2 领导理论的研究

5.2 领导理论的研究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领导理论集中了国内外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领导特性论领导特性论试图从领导的特性来揭示领导的有效性。斯托迪尔从六大方面对领导...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1 激励概述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1 激励概述

3.1 激励概述激励的含义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2.6 价值观与态度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观取...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群体的类型对群体的最基本的分类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此外,群体也可以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公式: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表示。其中: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他是集权...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练习案例2:某机械厂的裁员计划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练习案例2:某机械厂的裁员计划

案例2:某机械厂的裁员计划某机械设备厂上半年出现严重的亏损,年底还要还清一大笔银行的贷款。在实行了两个多月的节约计划失败以后,总经理袁斌决定紧急裁减百分之十的员工,并要求在各部门和各工厂将裁员的名单在...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魏亮是高山大学的经济系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迹平平,没有多大起色。今年系里来了一批年轻的硕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