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群体问题的研究最早是从研究人对人的影响开始的。早期研究发现,一个人单独工作同有别人在场观察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时相比,工作的效率很不相同。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在另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社会助长作用,什么情况下产生社会抑制作用呢?一般来说,这与作业的性质和人们的成熟程度有关。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助长作用。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 在管理中应重视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群体的内聚力 影晌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只能讨论一些主要的因素。 (1)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的影响 (3)群体规模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5)班组的组合。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内聚力 (6)与外界的隔离 (7)群体的绩效 (8)其他因素。情景、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其他因素。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上述因素对于群体内聚力的影响,促使群体形成健康而积极的群体气氛,增强内聚力。 内聚力的作用 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1)满意感 (2)沟通 (3)敌意 (4)生产率 (5)对改革的阻碍 (6)群体意识。 群体冲突 1、冲突的性质 (1)冲突和竞争 冲突和竞争不同。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2)冲突观念的演变 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冲突的看法在变化。 20世纪 40年代中期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冲突是有害无益的。冲突的存在被认为是管理不善的结果。根据这一传统的观点,应当避免冲突。 近年来,管理学家们改变了对冲突的看法。冲突被认为是任何组织都不可避免的,且往往是保证高绩效所必需的,冲突可以促使寻求新的策略和方针,帮助克服停滞和自满情绪。所以,冲突应该加以适当地处理而不是消除。 2、冲突的来源 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3、冲突的处理 对于有害的冲突要设法加以解决或减少;对有益的冲突要加以利用。 (1)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 ① 设置超级目标 ② 采取行政手段。 (2)引起冲突的策略 如果发现人员流动率低,缺乏新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对改革进行阻挠等情况时,管理人员就需要挑起冲突。 具体做法是: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鼓励竞争;重新编组。 [ 讨~论 ] 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去发表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