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请观看本节视频讲解。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主讲教师:东北财经大学 孙成志 教授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内容

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关系,即以生产、生活物质为条件的交往,如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商品交换过程、经济分配形式等。另一方面是精神关系,即以语言、思想、感情为媒介的交往,如思想的传播、情绪的感染、感情的交流等。

人际关系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关系,另一种是间接关系。

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从时空角度看,人际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可变的。按不同的标志可以把人际关系分成许多类型:

(1)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可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

(2)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可分为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1)人际关系的特点有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多样性。

(2)人际关系的功能:产生合力;形成互补;激励功能;联络感情;交流信息。

(3)研究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不仅能有力地推进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也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人际关系不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在规律和社会职能,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人际关系结构,并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其达到最佳状况。

思考题

试分析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带着问题学习下面的内容,自己找到答案吧。

4、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

任何人际关系的确立,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或前提:

①人

②人际接触

③人际需要

人际关系发展的动力

①人的生产

②物质生产

③精神生产。

人际关系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①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②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③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④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⑤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⑥复杂性增强,单一性减弱

5、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6、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 讨~论 ]

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去发表想法。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本章小结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将会涉及的主要个体行为因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个体心理特征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因素。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的,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个体...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本章小结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组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2.6 价值观与态度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观取...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群体问题的研究最早是从研究人对人的影响开始的。早期研究发现,一个人单独工作同有别人在场观察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时相比,工作的效率很不相...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由于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因此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围绕人们的各种需要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它又被称为需要理论。其中...

《组织行为学》第一次作业讲评

《组织行为学》第一次作业讲评

大家好!平时作业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第一次作业的两个案例主要涉及第1—3章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在完成的作业过程中,既要以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学习它的意义何在?

《组织行为学》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学习它的意义何在?

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学习它的意义何在?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3.4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激励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激励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来实现组织目标。发挥员工的能动性的内在机制源于员工的各种需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及其持续的发展变化。激励积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