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请观看本节视频讲解。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主讲教师:东北财经大学 孙成志 教授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内容

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关系,即以生产、生活物质为条件的交往,如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商品交换过程、经济分配形式等。另一方面是精神关系,即以语言、思想、感情为媒介的交往,如思想的传播、情绪的感染、感情的交流等。

人际关系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关系,另一种是间接关系。

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从时空角度看,人际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可变的。按不同的标志可以把人际关系分成许多类型:

(1)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可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

(2)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可分为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1)人际关系的特点有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多样性。

(2)人际关系的功能:产生合力;形成互补;激励功能;联络感情;交流信息。

(3)研究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不仅能有力地推进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也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人际关系不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在规律和社会职能,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人际关系结构,并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其达到最佳状况。

思考题

试分析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带着问题学习下面的内容,自己找到答案吧。

4、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

任何人际关系的确立,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或前提:

①人

②人际接触

③人际需要

人际关系发展的动力

①人的生产

②物质生产

③精神生产。

人际关系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①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②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③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④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⑤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⑥复杂性增强,单一性减弱

5、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6、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 讨~论 ]

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去发表想法。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由于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因此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围绕人们的各种需要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它又被称为需要理论。其中...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魏亮是高山大学的经济系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迹平平,没有多大起色。今年系里来了一批年轻的硕士、...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案例1:王总经理的素养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案例1:王总经理的素养

案例1:王总经理的素养常青旅游公司王总经理多年从事旅游工作,从导游、业务员干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的特点是业务技术十分强,对市场变化敏感,常常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市场结构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他以其特...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3.2 激励模式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所谓积极性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及行为的准备状态。积极性有其自身形成和变化的规律,激励就是按照积极性的运动规律,对人们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其积极性的...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任何人都希望有个满意的职业和岗位。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一个不喜欢的岗位上干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这是极不人道的,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群体问题的研究最早是从研究人对人的影响开始的。早期研究发现,一个人单独工作同有别人在场观察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时相比,工作的效率很不相...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3 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3 知觉

2.3 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知觉和感觉一样,它是当前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产物。但是,知觉和感觉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它们反映的具体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