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3 组织发展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7.3 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的含义

组织发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民主价值观基础上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总和,它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具体地说,组织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提高一个组织的战斗力、效率和士气的一种方法,组织的成员们直接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把组织的事情办得更好。可见“发展是硬道理”。

通常组织发展是有计划变革的干预,要求系统地诊断组织变革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努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来实现组织的变革。一般说来,组织发展涉及整个组织的活动,组织的各个层次都要作出相应的变革;它是经过上层领导者自上而下进行的,组织的领导部门必须积极指挥和协调这方面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取得实际成效。组织发展的目标是增进组织的效率和健康发展,使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效的决策水准、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群际关系,开放的组织活动等。目前组织发展特别强调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提高自我更新能力就要求管理者觉察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于萌芽状态,争取主动,这样才能使组织永葆活力。

组织发展的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大潮的背景下,组织环境一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为组织对付这种趋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工具。在上述组织环境变革的背景下,组织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表现在组织结构的变革上。而组织结构变革的总方向又表现出非层级制的趋势。内容除了继续对传统的层级制进行改良外,还表现在许多组织模式对层级制的辩证的否定上,一些组织模式用市场和非层级制组织形式代替层级制,成为当代组织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潮流。组织结构变革的非层级制总趋势具体表现为分立化、扁平化、柔性化和虚拟化四个基本趋势。

组织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组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具体方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更是对人类现代科学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自然延伸。尊重多样性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而构建和谐组织又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组织主要是指组织成员之间以“和”为核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构建有机、长效的组织结构,并能够顺利运行的一种组织形态,它从和谐社会一词引伸而来。

组织发展战略措施

为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1)激发组织的创新

(2)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

(4)知识管理

(5)工作生活质量

(6)创建学习型组织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组织理论通常是一些有关组织结构和职能的设想。在现代社会里组织结构与员工绩效、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千篇一律的...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本章小结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将会涉及的主要个体行为因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个体心理特征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因素。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的,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个体...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环境常常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多端,许多组织昨天还很兴旺,今天就面临着毁灭的威胁。因此,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组织内部各层次、部门之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每时每刻都在交流信息。组织就是在不断与外...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6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6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

4.6 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主讲教师:东北财经大学 孙成志 教授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1、弱势群体的范围与成因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3 领导决策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3 领导决策

5.3 领导决策决策的类型(1)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战略决策是指事关组织兴衰成败的带全局性、长期性的大政方针的决策。管理决策是指执行战略决...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1 领导概述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1 领导概述

5.1 领导概述领导的要素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可用公式表示:领导=f(领导者...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6 价值观与态度

2.6 价值观与态度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观取...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7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7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2.7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1、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满意度表现在二个维度上:第一,工作满意度是对于工作情境的一种情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