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群体的类型

对群体的最基本的分类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此外,群体也可以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具体说来,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

1.安全需要。

2.情感需要。

3.尊重和认同需要。

4.完成任务的需要

思考题

尝试自己来分析群体的发展阶段。思考后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找到答案啦。

群体的发展阶段

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提出了不少关于群体发展的理论。其中公认为比较完善的是塔克曼在1965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群体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正常化阶段;发挥作为阶段。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即组成—个群体的人数多少。其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曾被广泛研究,发现有如下结果。

1.小群体(7人以下)比起大群体、往往内聚力更强,更倾问于寻求一致性。

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降低。

3.大群体比起小群体决策速度慢。

一个小型工作群体的规模应该多大,其成员人数应有多少,这是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的一个课题。群体规模的确定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再次,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了这个上限,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

群体的结构

群体结构的意义

不同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其自己的特征,他们的特征有相似的(同质群体),也有不相似的(异质群体)。这些将影响整个群体的绩效。

研究群体结构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代化的大型组织必须有一个坚强、团结、紧密合作的领导班子,群体成员的结构对群体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群体成员搭配得当,会使群体协调一致,紧密团结,提高工作效率;群体成员搭配不当,会使群体涣散,成员之间互相扯皮,经常发生冲突,降低工作效率。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部分数据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例如,我们做菜时通过品尝一口来判断整锅菜的味道;我们根据抽查的某个班级同学的成绩来判断整个学校的情况;我们通过抽查某种产品的质量来推断工厂生产产品的质量等。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各国学者长期以来研究了群体结构的同质和异质问题。所谓同质是指群体的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是指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群体究竟应为同质结构还是应为异质结构,则要以工作的性质、完成的任务而定。

群体中的角色结构

在任一群体中,都可以看到成员有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这就是自我中心角色、任务中心角色和维护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对群体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一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达到这二个目的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间有正比关系。

群体成员的地位

在不同的群体中,地位取决于不同的因素。这将影响到群体的绩效。一般认为,如果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取决于能力而不是资历,取决于成就而不是头衔,那么,成员们就会为了争取更高的地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作出最大成就。

群体规范

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任一群体都有规范,否则,群体将难以存在下去。规范指导成员的行为朝向群体的目标。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群体的规范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因为规范对成员行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 讨~论 ]

什么是群体?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去发表想法。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公式: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表示。其中: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他是集权...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练习案例2:某机械厂的裁员计划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练习案例2:某机械厂的裁员计划

案例2:某机械厂的裁员计划某机械设备厂上半年出现严重的亏损,年底还要还清一大笔银行的贷款。在实行了两个多月的节约计划失败以后,总经理袁斌决定紧急裁减百分之十的员工,并要求在各部门和各工厂将裁员的名单在...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6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6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

4.6 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主讲教师:东北财经大学 孙成志 教授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1、弱势群体的范围与成因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

3.3 经典的激励理论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由于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因此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围绕人们的各种需要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它又被称为需要理论。其中...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5 气质、能力和性格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5 气质、能力和性格

2.5 气质、能力和性格气质差异与应用1、气质的类型与特点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有很相似的内容。对个体的行为类型进行分析的工作,在人类社会...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练习案例--爱通公司里的员工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练习案例--爱通公司里的员工关系

练习案例--爱通公司里的员工关系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本章小结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组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绩效反馈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绩效反馈

第6章 绩效反馈第1节 概述一、绩效反馈的内涵绩效反馈是指在绩效评价结束后,管理者与下属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下属,并共同分析绩效不佳的方面及其原因,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过程。二、绩效反馈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