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群体的类型 对群体的最基本的分类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此外,群体也可以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具体说来,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 1.安全需要。 2.情感需要。 3.尊重和认同需要。 4.完成任务的需要 思考题 尝试自己来分析群体的发展阶段。思考后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找到答案啦。 群体的发展阶段 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提出了不少关于群体发展的理论。其中公认为比较完善的是塔克曼在1965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群体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正常化阶段;发挥作为阶段。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即组成—个群体的人数多少。其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曾被广泛研究,发现有如下结果。 1.小群体(7人以下)比起大群体、往往内聚力更强,更倾问于寻求一致性。 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降低。 3.大群体比起小群体决策速度慢。 一个小型工作群体的规模应该多大,其成员人数应有多少,这是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的一个课题。群体规模的确定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再次,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了这个上限,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 群体的结构 群体结构的意义 不同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其自己的特征,他们的特征有相似的(同质群体),也有不相似的(异质群体)。这些将影响整个群体的绩效。 研究群体结构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代化的大型组织必须有一个坚强、团结、紧密合作的领导班子,群体成员的结构对群体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群体成员搭配得当,会使群体协调一致,紧密团结,提高工作效率;群体成员搭配不当,会使群体涣散,成员之间互相扯皮,经常发生冲突,降低工作效率。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部分数据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例如,我们做菜时通过品尝一口来判断整锅菜的味道;我们根据抽查的某个班级同学的成绩来判断整个学校的情况;我们通过抽查某种产品的质量来推断工厂生产产品的质量等。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各国学者长期以来研究了群体结构的同质和异质问题。所谓同质是指群体的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是指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群体究竟应为同质结构还是应为异质结构,则要以工作的性质、完成的任务而定。 群体中的角色结构 在任一群体中,都可以看到成员有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这就是自我中心角色、任务中心角色和维护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对群体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一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达到这二个目的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间有正比关系。 群体成员的地位 在不同的群体中,地位取决于不同的因素。这将影响到群体的绩效。一般认为,如果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取决于能力而不是资历,取决于成就而不是头衔,那么,成员们就会为了争取更高的地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作出最大成就。 群体规范 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任一群体都有规范,否则,群体将难以存在下去。规范指导成员的行为朝向群体的目标。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群体的规范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因为规范对成员行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 讨~论 ] 什么是群体?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去发表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