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第七章 网络层战略
第七章 网络层战略
公司剖的关系要对四个方面(图7-1)加以特别关注:第一个方面,谁是潜在关系对象,即公司与谁可能实际发生关系?即所谓“关系参与者”问题,其中涉及各参与者都扮演何种关系角色。第二个方面,为什么一个公司要与另一个公司建立关系?即所谓“关系目标”问题。第三个方面,哪类影响因素决定了关系的性质?即所谓“关系因素”问题。第四个方面,如何将关系构建成为特定的组织形式,从而能使其按照设想的方式产生效应?即所谓“关系安排”问题,其涉及相关各方的关系合约设计。
图7-1 组织间关系涉及的几个方面
1. 价值网络
价值网络的概念是由Mercer顾问公司的阿德里安•斯莱沃斯基( Adrian Slywotzky )在《利润区》( Profit Zone )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对价值网络做进一步研究的是美国学者大卫•波维特( David Bovet ),他在《价值网络》( Value Nets )一书中指出,价值网络是一种新业务模式,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与灵活及有效率、低成本的制造相连接,采用数字信息快速配送产品,避开了代价高昂的分销层;将合作的提供商连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解决方案;将运营设计提升到战略水平,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图7-2 企业和它的关系角色网
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在相应的治理框架下,由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
价值网络是由利益相关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价值网络潜在地为企业提供获取信息、资源、市场、技术,以及通过学习得到规模和范围经济的可能性,并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2. 关系目标
图7-3 公司间合作的目标
企业间的第一个合作领域是在资源基础层面上的。通过与其他企业共享资源,企业可以增加其掌控的资源数量或者提高其掌控的资源质量。通常,企业间有两种通过资源利用实现互利的方式。
企业间的第二个合作领域是一体化运作导向的合作
共享运营系统(如航线联盟)、销售基础设施(如软件跨区销售协议)、后勤系统(如邮政伙伴)或支付系统(如跨行转账协定),都是企业聚合其价值创造活动的例子。
企业间的第三个合作领域是在市场定位层面上的。即使在各企业独立开展价值增值活动的情形下,企业间也可以采取联合行动以增强彼此的市场位势。通常,建立这种合作关系的目的就是提高合作成员的谈判能力。这种强化参与各方竞争位势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
3.关系因素
组织间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参与各方目标的影响。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组织间的关系态势。这些相关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
合法性
紧迫性
交互频率
力量
4.关系类型
网络关系中的各个组织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合作安排去构建它们的关系。图7-4列举了各种常见的合作安排形式,并针对各种合作安排形式做了两种区分。第一种区分是将合作安排分为双边安排和多边安排。第二种区分是将合作安排分为非契约安排、契约安排和股权安排。
图7-4 关系安排范例
1.战略联盟的含义及类型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
战略联盟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合资。
(2)研究与开发协议。
(3)定牌生产。
(4)特许经营。
(5)相互持股。
2.战略联盟的特征
战略联盟虽然各有特色,但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一种创新形式,相对于企业组织而言,又有其共同的特征,即战略联盟是一种边界模糊、关系松散、机动灵活、运作高效的网络式组织。
弥补资源缺口
强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分担风险
3. 战略联盟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
加强沟通
1. 虚拟经营的概念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界限,把一些功能虚拟化,仅保留优势、关键的部门,但依然可以完成各种功能任务,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种经营形式。这一思想是由美国学者罗杰.内格尔(Roger Nagel)于1991年首先提出来的。
2. 虚拟经营的方式
虚拟经营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虚拟生产;
虚拟营销;
虚拟研发;
对企业间无缝沟通和管理合作的要求更高;
对灵活性的追求容易丧失忠诚乃至企业文化;
目标短期化影响企业未来战略的构建;
对联盟企业的选择风险增加。
1.企业集群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企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企业集群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企业集群与虚拟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
(1)从组织特征上看,企业集群是利用空间集聚方式共享基础设施、企业内外部资源和技术创新网络的企业间组织形式。
(2)从组建方式上看,企业集群的组建模式包括:由大企业改造或分拆而形成;以大的制造企业为核心,通过分级下包制度形成;以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而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其目的是实现分工协作,发挥集群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3)从竞争优势上看,企业集群具有两大竞争优势:①资源充分共享。②竞争形式由“排他性”转为“排劣性”。表7-1汇总了企业集群与虚拟企业的异同。
表7-1 企业集群与虚拟企业的异同
2. 企业集群的类型
(1)共生型企业集群
共生型企业集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企业通过互利共存、优势互补,组成利益共同体。共生型企业集群中,各企业在组织结构、经营方式、规模和技术等方面水平大体相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2)寄生型企业集群
在寄生型企业集群中,小企业类似寄生者,寄居于骨干大企业所处地域或系统内,依靠大企业的业务外包获取利益。寄生小企业的发展会促进寄主大企业的发展,使其实力加强。同时,寄生型企业具备很强的生长与发展能力,在无寄主条件下,也能生存和发展。
(3)混合型企业集群
混合型企业集群可以在不同地区和经济模式下出现, 尤其适合于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企业并存的条件下。 将经营方向、规模相似的企业群落建在不同地区, 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加速发展。
3. 企业集群战略的实施
为成功实施集群战略,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内容。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协调;
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
建立基于互信的集群文化。
平台模式就是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多主体共赢的一种战略。
在制定平台商业模式的同时,有许多问题将决定该平台的赢利表现。例如,在定位平台的收入来源时,应该向哪一方收费?应该补助哪一方?收费的模式是什么?定价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哪些核心机制来提高使用者的增长数最?需要哪些附加机制来延续用户对平台的依赖?这些决策都将影响平台的成功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