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一)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一般地,政治稳定表现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的稳定,政治权力配置有效,政治体制运作正常,社会有序,政局安定,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强,政府能妥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等。

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

(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

(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然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出现政治不稳定的情况。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往往迅速地落到受惠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的人或集团之手,同时社会上一些占有优势地位的人往往利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大发横财,而广大民众的财富即使有增长也是缓慢的。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实行分配制度变革只能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由于旧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各阶层利益的错综复杂,政府纵然有改变分配政策的决心,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结果经常导致人们的不满,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未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步变化,一些人可能很快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另一些则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还有一些人甚至固守其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而政府权威的合法性由于很难将这种对立的观念统一起来,因此其合法性往往遭到质疑。其思想激进的人们并不认可政府在现实的政治运作过程的利益妥协,主张实施彻底的变革。而思想保守的人们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还保留着强烈的怀念,无法形成对新的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冲突难以避免。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期望增长只有同经济增长同步趋进,才能实现社会满足。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在经济决策上的主观影响,使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时快时慢、时进时退的经济形势较难避免。于是,当出现如亨廷顿所预料的“期望与满足俱增,但满足的增速低于期望”,或“期望增大,但满足先增后减”的情形时,公众期望的普遍挫折感将可能爆发一场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不满的革命”,形成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众多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政治来实现其利益目标,而原有的政治体制无法容纳新的利益集团的参与。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二战以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都被谋求全球霸权或地区霸权的外部势力所打断。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功能

(三)社会监督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产生的危害则是相当严重的,腐败会扰乱社会...

《政治学原理》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政治学原理》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政治学原理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    级:国家开放大学  编制使 用 说 明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善治模式的特征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善治模式的特征

(四)善治模式的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只...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类型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类型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1、根据政治文化的特性来划分政治文化类型研究的主要成果来自于阿尔蒙德和维巴。根据比较研究,他们把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即地域型政治文化、顺从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1、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2、政治参与的特征(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含义

(一)市民社会的含义从广义而言,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这些组织和团体包括政党组织、家庭组织、宗教...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三)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这样的理论为中世纪教会统治和皇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近代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社会契约论”被用来...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二)民主化的三次浪潮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美国大约在1928年开始了第一波的民主化,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其他国家也逐渐扩展了选举范围,确立了总理(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瑞士、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