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1、政治参与的含义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政治参与的特征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有人认为是所有社会成员,有人认为是全体公民,还有人将政治参与者与政治职业者区分开来。我们将其界定为普通公民的活动,不包括政府官员以及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活动,是为了将政治参与同其他政治行为区别开来。如果主体是所有参加政治的社会成员,那么政治参与行为就会泛化为一般政治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公民,只有公民,才能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臣民是不可能有政治参与行为的。尽管在当时也确有不少重民思想,但那只不过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已,其目的还是立君、养君、为君,民仅是被君主重视的对象,臣民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在臣民的概念中,只有义务本位的含义,不可能包括公民权利的内容,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政治参与。而“公民与臣民不一样,在政治输入过程中他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这个过程是作出政治决策的过程”。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公民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时代是主权在民的时代,此时的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不仅有服从的义务,而且有参与的权利,履行权利与义务是公民的本质特征。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民主政治之所以叫做民主政治,也是与公民在这方面的作用分不开的。正如布莱克所言:“现代政府在下述意义上可以说是典型的民主的:所有的公民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政治领导人和决策的选择;个人的选择权由有效的公民自由得以保障。”由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政治参与在作为一种权利过程的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过程。它首先是建立在对民主价值承诺的基础之上的,其次也是由于对国家、民族或某种政治团体的忠诚所采取的行动。这也就是说,普通公民应该积极地参与政府事务,知道政府决策是如何制定的,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要求转化为支持,参加政治体系的输入过程。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也是存在分歧的,但是,如果将政治参与的外延扩至非法的暴力活动,政治参与和政治斗争两种行为就很难区别开来。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而在民主制度下,公民政治权利通常都是通过政治参与实现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诉诸斗争。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人们在这方面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一切涉及公益分配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涉及政府的所有问题,有人则认为只涉及政府决策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上说,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应该是国家公共政治生活。马克思当年将巴黎公社制度称为社会共和国,就包含着这方面的意义。列宁在谈论政治问题时也强调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另外,我们这样界定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的实际政治生活当中,不仅政府在起很大作用,政党和人民团体等也都有很多实际的政治功能。公民参加政治生活,毫无疑问应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1、自由权利保障机制(1)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公民自由意志表达的媒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动...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现代民主理论模式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现代民主理论模式

(三)现代民主理论模式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直接参与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这种理论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实现途径就是大众直接参...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基本原则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基本原则

(二)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规则普遍选举是指凡达到选举年龄的公民皆可参加选举,除了由于某些疾病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等因素受到限制的公民外,所有公民均应享有选举权。现代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对普遍选...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五)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1、精英主义模式精英主义认为整个社会权力掌握在精英手里,精英分为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政治精英指的是直接掌握国家政权的精英们,也称为权力精英或统治精英。行政精英指的是为政治精英提...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当代时期:被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当代时期:被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四)当代时期:被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1)研究主题:政府和公共权力的作用问题。政治学术界和思想界围绕政府和公共权力的作用问题,出现了两种倾向: 第一,对政府和公共权力给以积极肯定的人,期待能够...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功能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功能

(三)社会监督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产生的危害则是相当严重的,腐败会扰乱社会...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构成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构成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一)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作为人们主观精神现象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的构成相当复杂。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