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政府的组织机构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二)政府的组织机构

1、政府组织机构的含义及其组织原则

政府组织机构是政府为了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体现。

一般来说,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如下特性:

(1)阶级性。政府组织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形成和行使政治权力的组织途径和工具,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和统治意志组成和运行的。另一方面,政府组织机构的人员也往往由统治阶级中的政治精英分子组成,以有效实现其利益。

(2)实体性。政府组织机构一般是作为组织实体存在的,它不仅有特定的物质形态,而且有特定的职位和人员构成,因此,政府组织机构在外形上是明显可辨识的。

(3)严密组织性。作为组织实体,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运行都遵循着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衔接都有程度不同的严密性。政府组织机构的这种严密组织性是政府作为政治统治与治理工具的集中体现。

(3)严密组织性。作为组织实体,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运行都遵循着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衔接都有程度不同的严密性。政府组织机构的这种严密组织性是政府作为政治统治与治理工具的集中体现。

(4)特定的职能性。从总体上看,政府组织机构执行着政治统治和政治治理的全部职能。从不同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来看,又履行着不同的政治职能。因此,政府组织机构本身就是一个职能与机构的综合体。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集权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中于国王或皇帝一身,一切国家事务和决策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根据国王或皇帝的旨意设立机构,这些机构全部向国王或皇帝负责,其主要官员均由国王或皇帝任命或撤换。由此可见,集权原则是与专制主义政治相联系的政府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将政府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别由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承担,这些权力机构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各权力机构之间的权力是交错设置的,即存在一部分共有权力,同时又具有相互监督和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

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它是指在政府组织结构中,三权划分是基于职能分工意义上的,而并无制衡的作用。三权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也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结合在一起。立法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都由立法机构产生,并对其负责。议行合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国家机关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2、主要的政府组织机构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体国家元首,即由一个人独自担任国家元首,英、法、美、日、意、朝鲜等国家都是个体国家元首。二是集体国家元首,即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担任国家元首,如瑞士、圣马力诺等即是如此。

国家元首的职权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此外,有些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2)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称为议会、国会或议院等;我国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在三权分立体制下,立法机构与其他政府机构的地位是平行的,而在“议行合一”体制下,立法机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立法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一院制是指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关,其权限规定、立法程序、成员产生和任期规定相对比较简要统一。两院制则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一院制,以保证国家立法权的统一和集中。主要西方国家一般采取两院制,在原苏联和原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因为民族因素,也采用了立法机构的两院制。

立法机构的职权主要包括:制定和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有些国家的立法机构和具有法律解释权;审议政府提出的财政预决算、赋税、公债等财政法案并且监督其实施;在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构具有审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权力;组织行政或者司法机关,审查或者批准对于这些机关主要官员的任命,并且对于这些机关的政策、活动和成员的行为实施监督;其他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比如批准对外宣战等等。

(3)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行政机构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在总统制国家,行政机构的地位与其他政府机构是平行的,行政首长由普选产生,直接对选民负责。在内阁制国家,行政机构从属于立法机构,行政首长由立法机关产生,对立法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由行政首长或者行政领导机关任免,一般行政公务员往往通过考试进入行政机关。

行政机构的职权主要包括:执行宪法和法律,参与国家立法;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贯彻执行立法机构通过的各项决议、议案和法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各项公共政策,分布和实施行政命令,组织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领导全国行政机关工作,征擢、管理和任免行政工作人员;编制并向议会提出预算,调控和干预社会经济。处理国家对外事务。

(4)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是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

司法机构一般按不同职能由两部分组成:诉讼和审判。

诉讼一般由检察部门担任,其职能是弄清案情,确定是否构成违犯法律,并代表国家起诉。一般来说,政府的检察部门只有公诉权。

审判一般由法院担任。法院分为普通法院和特殊法院。普通法院按不同政府级别分为不同层次,如高级、中级、基层法院。特殊法院指特殊部门的法院,如军事法院等等。此外还有按审理案件不同而划分为不同法院的,如民事法院、刑事法院等等。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全球化的内涵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全球化的内涵

(一)全球化的内涵所谓全球化,它是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球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1.全球化是自近...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二)民主化的三次浪潮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美国大约在1928年开始了第一波的民主化,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其他国家也逐渐扩展了选举范围,确立了总理(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瑞士、英...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

(一)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一般地,政治稳定表现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的稳定,政治权力...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社团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社团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一)社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良好社会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良好社会的含义

(二)良好社会的含义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一直是人类和政治思想家所追求的目标。如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发展的方式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发展的方式

(二)政治发展的方式1、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作为政治关系质变过程的政治革命,...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社团组织的类型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社团组织的类型

(二)社团组织的类型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把政治社团组织分为三大种类:即社区性团体、制度性团体和协会性团体。  1、社区性团体社区性团体的最大特点是,它是自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或团体,也就是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