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发展的类型和模式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三)政治发展的类型和模式

1、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

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国家建设,即通过君主集权和绝对主义从封建主义、诸侯割据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二是民主化,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渐进式改革确立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扩大政治参与,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如代议制、普选制、政党制、现代官僚制和司法独立制度;三是福利化,国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福利国家。尽管早期现代化国家在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各各不同,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一般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这是早期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征。

虽然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和福利化三个阶段,但这些国家在具体的发展道路在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其中,又可以分出三种具体的发展模式:

(1)渐进—妥协式的发展道路,以英国为典型。这种发展模式一般较为稳定,不存在疾风骤雨式的革命和破坏运动,主要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不断进行妥协斗争,以达成互相认可的法律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共识,尽管其间也不乏诸如宪章运动之类的重大政治斗争,但数百年来的政治发展主要是在君主立宪和代议民主之下通过和平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完成的。这种发展道路的特点还包括政治生活相对稳定,政体长期延续,尊重传统体制,先例和习惯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激进—革命的发展道路,以法国为典型。这种政治发展的模式主要是依靠革命和暴力在政治生活中的颠覆性效果来实现对体制和政权的更替。通常,政治激进主义的思维假定政治生活的发展只有当一种新制度和新政权替代旧制度和旧政权时才能实现,政治发展只能以制度和政权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为标志。而旧制度和旧政权不会在历史进程中主动退出政治舞台,因此,政治发展只有采取革命和暴力的方式,新政治形式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反复较量中最终完成。

(3)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德国为典型。与英国和法国相比,一些早期现代化国家在进入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时显得远为落后,不仅政治上远未统一,对外主权没有独立,而且面临着来自外部政治现代化示范效应的压力。这些国家同时面临着国家建设和民主化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它们无法像英国那样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政治发展,也不能像法国那样通过革命和暴力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因此,这些国家采取了改良主义的保守道路,通过政治统治自上而下对原有的制度在保存其实质的前提下进行逐步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政治形势变化的需要,以此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

2、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

后期现代化国家在政治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任务和特征。

(1)后期现代化国家由于启动政治发展的时间较晚,面临着时间和问题的巨大压力,不像早期现代化国家那样,政治发展的过程是受到社会力量的自发驱动而自然生长,在时间上也十分充裕。

(2)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型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后期现代化国家在政治发展的进程不得不具有某些特殊的发展逻辑。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自主的发展,由于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的示范效应,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在发展的目标、方向、途径等方面多少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早期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历程;二是在一个互相依存的国际体系中,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必然受制于国际社会的约束,这也使得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显得脆弱、不稳定,政治发展进程缓慢。

(3)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如殖民主义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等对政治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了这些政治发展过程的特点外,后期现代化国家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矛盾和问题,如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政策贯彻危机、政治参与危机、整合危机、分配危机以及政局不稳、行政不力、两极分化、政治独裁、政治腐败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如何解决后期现代化国家的这些问题和矛盾,探索适应自己的国情的政治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是后期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所面临的根本任务。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良好社会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良好社会的含义

(二)良好社会的含义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一直是人类和政治思想家所追求的目标。如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政治科学化的难题和局限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政治科学化的难题和局限

(二)政治科学化的难题和局限1、数据问题:科学研究需要有精确的数据和可观察的实验。但是,无论如何,人类不像可以送入实验室的蝌蚪,也不像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究竟如何获得关于人类行为的“经验性”数据...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应有的限度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应有的限度

(三)民主应有的限度民主的限度,就是指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所适用的有限范围,这一范围可以从民主作为“公共生活”、作为“国家形式”和作为“多数统治”三个角度来加以限定。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观念的变革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观念的变革

(二)民主观念的变革从古希腊时代至今,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从概念提出到付诸实践而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早,民主差不多被当成一个贬意词来使用;今天,民主被视为一种普遍的价值,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二)民主化的三次浪潮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美国大约在1928年开始了第一波的民主化,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其他国家也逐渐扩展了选举范围,确立了总理(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瑞士、英...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政治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政治的含义

(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1)中国的例子: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

(一)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作为一种权力的制约机制,监督的对...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政党的类型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政党的类型

(二)政党的类型在政治学研究中,政党的组织特点是人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根据政党组织特点来划分政党类型,是较常见的一种方法之一。据此,各国政党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核心会议型政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