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2.3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是公共政策评估者在进行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的总称。近几十年来,随着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各种新的评估方法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评估的实践活动。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典型的政策评估方法:
(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是先确定公共政策对象在接受公共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值,再减去作用前衡量出的值。如图9-1所示,A1表示执行前的值,A2表示执行后的值,则A2-A1就是公共政策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明了;缺陷是不够精确,无法将公共政策执行所产生的效果和其他因素,如公共政策对象自身因素、外在因素、偶发事件、社会变动等所造成的效果加以明确区分。
(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如图9-2所示。图中O1、O2是根据政策执行前的各种情况建立起来的趋向线;A1为趋向线外推到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点的投影,代表若无该政策会发生的情况;A2为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是将A1点与A2点对比,以确定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
这种方式由于考虑到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影响,结果更加精确,因此较前一种方式更进一步。这种评价方式的困难在于如何详尽地收集政策执行前的相关资料、数据,以建立政策执行前的趋向线。
(3)“有-无”对比分析。
“有-无”对比分析如图7-3所示。这种分析方法是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和公共政策执行后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就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图7-3中,A1和B1分别代表公共政策执行前有无公共政策的两种情况,A2和B2分别是公共政策执行后有无公共政策的两种情况。(A2-A1)为有公共政策条件下的变化结果,(B2-B1)为无公共政策条件下的变化结果。[(A2-A1)-(B2-B1)]就是政策的实际效果。
这种比较的优点是排除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作用,能够较精确地测度出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是测量公共政策净影响的主要方法。
实验项目研究方法是一种将科学方法正式应用于政策项目的社会行动。与公共政策结果评估实施操作更加密切相关的不是政策目标,而是派生于政策目标的项目目的,实证的评估关注的是政策目标实现设定的目的——可以量化的项目标准。以实验项目研究方法进行政策评估主要是检验政策项目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即是否实现了政策项目的特定目的。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策的货币成本和总的货币收益量化进行比较,该方法使用统一的价值单位来衡量所有因素,通常以货币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衡量成本和收益。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集中体现了经济理性,其最常用的标准是全面经济效率。如果一项政策或项目的净收益(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大于零并高于其他公共或私人投资的净收益时,它就被认为是有效的。当代的成本—收益分析与社会理性相一致,关注公平标准,可以用来衡量再分配的收益,也称之为“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使用成本—收益分析的关键是要充分考虑政策可能带来的所有成本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