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3 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 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型

  • 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在 《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制定》一文中,根据政策问题的提出者在议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扩散其影响力的范围、方向和程序,把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内在提出模型。

1 外在创始模型(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外在提出模型适用于以下情况:(1)政策问题的察觉和提出者是执政党和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2)它表达或提出了某个要求;(3)企图把问题扩散到社会上其他的团体之中,使该问题获得系统议程的地位;(4)给决策者以足够的影响力,使问题能够进入正式议程,以引起决策者的慎重考虑。

2 政治动员模型(mobilization model)

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所描述的主要是政治领袖自己提出政策问题,并把它列入政策议程的过程。当政府宣布一个新政策时,就等于将这个问题列入了正式议程,而且它也可能就是政府的最后决定。在此,政策已被决定,之所以还要建立政策议程,是为了寻求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政策。动员模型旨在说明决策者为了执行行政命令,如何将问题从正式议程扩散公众议程的意图。

3 内在提出模型(inside initiation model)

内在提出模型的主要内容是:(1)政策建议或政策方案起源于执政党和政府内部的某个单位,或者起源于接近执政党和政府的某个团体;(2)问题扩散的对象是与这个团体或单位有关的团体或单位,而不是一般公众;(3)问题扩散的目的是形成足够的压力或影响,促使政策制定者将问题列入正式议程。在整个议程建立和政策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大众的直接参与不多,这是因为提出者不希望把问题列入公众议程中,而希望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将问题纳入正式议程。

目前,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the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他的模型建立在问题流(problem stream)、政策流(policy stream)、政治流(political stream)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图6-5显示了该模型的基本架构。

图6-5 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png

图6-5 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1 问题流主要关注于问题的界定

它包括问题是如何被认知的,以及客观条件是如何被定义为问题的。在约翰•W.金登看来,问题并不是通过某种政治压力或对人的认识的重视而引起决策者关注的,问题常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社会问题存在与否及其重要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标(如公路死亡人数、发病率、免疫率、物价水平等)来反映;其次,一些重大事件或危机事件经常能够导致决策者对某个问题的关注;第三,从现行项目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推动对问题的关注。

2 政策流与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众接受度等有关

政策流的重要方面在于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的各种建议,通常以听证会、论文和会谈等形式获得检验。

3 政治流涉及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

它包括三个因素:公众情绪、压力集团间的竞争、行政机构或立法机构的换届(turnover)等。

从图6-5可以看出,在某一种社会预先安排(价值观、政治文化、宗教信仰、宪政结构等)的背景下,当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合到一起,“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s)就打开了。实际上,政策之窗是“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其最得意的解决方案的机会,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当出现引人注目的问题,或者产生强大的政治流时,政策之窗都将被打开。但是,这样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政策之窗关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策制定者认为他们已经通过决策或者立法将问题处理好了;政策制定者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没有可供选择的政策备选方案;打开了政策之窗的人不再拥有权力;重大事件或焦点事件已经消失。

政策活动家(policy entrepreneurs)是指在政策问题进入议程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倡导者,他们愿意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名望、财力等,提出政策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负责促成重要人物关注该问题,并负责使公共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结合。

另外,外溢现象(spillovers)也影响到政策议程的建立。外溢指的是这样一种过程:某一领域的问题(被称作先例)在政府议程上的出现同时也就确定了另一领域的类似问题后来在政策议程上的重要地位。

约翰•W•金登为了系统地解释政策议程设定过程,用了长达4年的时间,其结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包容性。但是,由于其研究局限在卫生和运输政策领域,所以能否把它应用于其他政策领域的问题构建,是对政策议程设定感兴趣的政策分析家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4 政策决策中常犯的错误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3.4 政策决策中常犯的错误

3.4 政策决策中常犯的错误在政策决策中,决策者可能犯两类错误:利益偏差导致的错误;技术偏差导致的错误。这两类错误有时可能单独出现,有时则可能交织在一起同时出现。利益偏差导致的决策错误,主要表现为下列...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3 设计备选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3 设计备选方案

2.3 设计备选方案该阶段主要是对搜寻来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提炼与修改,然后产生针对本政策问题的系列备选方案。可以用一些方法帮助设计针对现实问题的备选方案:1 变动与组合将第一步搜寻来的备选...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2 搜寻备选方案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2 搜寻备选方案

2.2 搜寻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指决策者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据政策目标搜寻和设计政策方案是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如果说目标确立是为了确定“做什么”,那么备选方案就是解...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不同类型的政策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政策活动中,...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1.3 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意义

《公共政策概论》第九章 1.3 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意义

1.3 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意义作为政策分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公共政策评估不仅是技术性的科学分析,而且也是一种政治和社会过程。政策评估具有学术上及实务上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政策评估的信息可以积累解决政...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1 确定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1 确定政策目标

2.1 确定政策目标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具体而言,政策方案规划包括目标确定、方案搜寻与设计、初步筛选、方...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1.2 政策执行的特征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1.2 政策执行的特征

1.2 政策执行的特征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是“服从”观点,着重于执行者如何服从上级制定的规范和限制。因此,如何设定正确的执行行为模式就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二个角度是“务实”观点,...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2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途径、影响因素和障碍

《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2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途径、影响因素和障碍

2.2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途径、影响因素和障碍- 触发机制- 途径- 影响因素- 障碍政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非常多,有些社会问题能够顺利进入政策议程,而另一些则难以进入,甚至完全被排除在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