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 2.3 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 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型

  • 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在 《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制定》一文中,根据政策问题的提出者在议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扩散其影响力的范围、方向和程序,把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内在提出模型。

1 外在创始模型(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外在提出模型适用于以下情况:(1)政策问题的察觉和提出者是执政党和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2)它表达或提出了某个要求;(3)企图把问题扩散到社会上其他的团体之中,使该问题获得系统议程的地位;(4)给决策者以足够的影响力,使问题能够进入正式议程,以引起决策者的慎重考虑。

2 政治动员模型(mobilization model)

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所描述的主要是政治领袖自己提出政策问题,并把它列入政策议程的过程。当政府宣布一个新政策时,就等于将这个问题列入了正式议程,而且它也可能就是政府的最后决定。在此,政策已被决定,之所以还要建立政策议程,是为了寻求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政策。动员模型旨在说明决策者为了执行行政命令,如何将问题从正式议程扩散公众议程的意图。

3 内在提出模型(inside initiation model)

内在提出模型的主要内容是:(1)政策建议或政策方案起源于执政党和政府内部的某个单位,或者起源于接近执政党和政府的某个团体;(2)问题扩散的对象是与这个团体或单位有关的团体或单位,而不是一般公众;(3)问题扩散的目的是形成足够的压力或影响,促使政策制定者将问题列入正式议程。在整个议程建立和政策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大众的直接参与不多,这是因为提出者不希望把问题列入公众议程中,而希望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将问题纳入正式议程。

目前,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the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他的模型建立在问题流(problem stream)、政策流(policy stream)、政治流(political stream)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图6-5显示了该模型的基本架构。

图6-5 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png

图6-5 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1 问题流主要关注于问题的界定

它包括问题是如何被认知的,以及客观条件是如何被定义为问题的。在约翰•W.金登看来,问题并不是通过某种政治压力或对人的认识的重视而引起决策者关注的,问题常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社会问题存在与否及其重要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标(如公路死亡人数、发病率、免疫率、物价水平等)来反映;其次,一些重大事件或危机事件经常能够导致决策者对某个问题的关注;第三,从现行项目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推动对问题的关注。

2 政策流与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众接受度等有关

政策流的重要方面在于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的各种建议,通常以听证会、论文和会谈等形式获得检验。

3 政治流涉及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

它包括三个因素:公众情绪、压力集团间的竞争、行政机构或立法机构的换届(turnover)等。

从图6-5可以看出,在某一种社会预先安排(价值观、政治文化、宗教信仰、宪政结构等)的背景下,当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合到一起,“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s)就打开了。实际上,政策之窗是“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其最得意的解决方案的机会,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当出现引人注目的问题,或者产生强大的政治流时,政策之窗都将被打开。但是,这样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政策之窗关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策制定者认为他们已经通过决策或者立法将问题处理好了;政策制定者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没有可供选择的政策备选方案;打开了政策之窗的人不再拥有权力;重大事件或焦点事件已经消失。

政策活动家(policy entrepreneurs)是指在政策问题进入议程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倡导者,他们愿意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名望、财力等,提出政策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负责促成重要人物关注该问题,并负责使公共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结合。

另外,外溢现象(spillovers)也影响到政策议程的建立。外溢指的是这样一种过程:某一领域的问题(被称作先例)在政府议程上的出现同时也就确定了另一领域的类似问题后来在政策议程上的重要地位。

约翰•W•金登为了系统地解释政策议程设定过程,用了长达4年的时间,其结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包容性。但是,由于其研究局限在卫生和运输政策领域,所以能否把它应用于其他政策领域的问题构建,是对政策议程设定感兴趣的政策分析家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5 政策方案的评估

《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 2.5 政策方案的评估

2.5 政策方案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1政策方案价值评估...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3.2 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3.2 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

3.2 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基本内涵实现途径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就必须想办法界定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但何为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尚无定论。我们试图为公...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八章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2.2 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公共政策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政策执行模型。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中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宏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1政...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对政策工具进行分类的意义在于:首先明确政府工具箱里有哪些可利用的工具,并且进行很好的归类,这样在面对迅速变化的外界世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很快找到解决问题所...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网考练习题 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

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 从系统论角度看,( A   )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3.1 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第十章 3.1 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1 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对政府利益的三重分析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一般来讲,政府利益有三种表现形式: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整个政府...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3.1 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政府工具的选择、应用和组合是政府工具研究的最基本的主题和归宿。综合西方学者不同的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六个...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1.3 司法机关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章 1.3 司法机关

1.3 司法机关传统观念上,司法机关被认为只是一个检察、审判的机构,并不足以与立法和行政机关相“匹敌”,这表示司法机关在政策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但实际上,司法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着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