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本章导学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感觉与知觉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征,知觉类型;

掌握:刺激与感觉的关系;

了解:感觉的种类。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甚至连话也说不出来了。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凯勒变得“粗野而任性”。直到她四岁时,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家庭教师进入了她的生活。莎莉文试图通过触觉将两个人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她不断尝试在凯勒的手中拼写单词,以此让凯勒掌握单词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一天,莎莉文在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单词,凯勒总是无法记下来。她带着凯勒走到喷水池边,把凯勒的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在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这个单词,从此凯勒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单词。凯勒后来回忆说:“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一刻,语言的秘密似乎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和快乐。”

从那天开始,海伦·凯勒便学会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她发现了感知世界的新方法。“有时,如果幸运的话,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还能感受到一只高声歌唱的小鸟的愉快跳跃。”当凯勒学会以自己的方式组织周围世界的刺激时,她就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感觉世界了。

海伦·凯勒以坚强的意志感动了全世界。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体对世界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如何收集和解释环境中的信息。这种对信息的收集和解释的过程就是本章将要讨论的感觉和知觉这两种心理现象。本章我们将先介绍感觉的特征、感觉与刺激的关系以及两种重要的感觉——视觉和听觉,然后将介绍知觉的特点和一些主要的知觉类型。

本章内容要点

1.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

2.心理物理学家将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人的感官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被称作绝对感受性。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也叫最小可觉差。韦伯定律认为,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3.三色论认为,视锥细胞分为三类,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红—绿,蓝—黄和黑—白,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

4.知觉就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的过程。

5.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常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6.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图形的组织原则,包括邻近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原则、同域原则等。

7.知觉定势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

8.深度知觉线索主要有两种: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肌肉线索包括调节和辐合。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等。

9.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

10.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思 考 题

1.什么是感觉?感觉有哪些特点?

2.三色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在解释颜色感觉时与对立过程理论有哪些不同?

3.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有哪几种?

4.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5.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哪些?

6.什么是似动?似动的形式有哪些?


标签: 心理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类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一、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饿、...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一节 社会认知

《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一节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知觉、储存、推测与判断。社会认知的对象很多,有关于个人的,有关于社会的,也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在人们头脑中,关于个人的社会认知会形成自我...

《心理学》第一章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第一章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方法的进步而越来越深刻的。例如,随着核磁共振仪的出现,人们对人脑的认识更加清楚了。心理学是科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二节 积极心理

《心理学》第十二章 第二节 积极心理

第二节 积极心理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限定在一种“病态模型”中,每每谈及心理健康,人们总是先想到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的积极状态、积极力量和积极的人生...

《心理学》第六章 语言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六章 语言 本章导学

语 言学习目标重点掌握: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特征与功能,语言获得的理论,语言获得的阶段;掌握:语言的理解,语言的产生过程;了解:语言的结构。图6-1视频中的双胞胎2011年2月14日,一位德国父亲将一段...

《心理学》第九章 第三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心理学》第九章 第三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第三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一)能力的发展趋势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八个不同的时期,即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心理学》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 本章导学

心理健康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描述性标准,积极心理的主要成分;掌握:人格障碍、心理辅导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意义;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和特征,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自201...

《心理学》第九章 能力 本章导学

《心理学》第九章 能力 本章导学

能 力学习目标重点掌握:能力的概念、种类,能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影响能力的因素;掌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多元智力理论,情绪智力理论;了解: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曾经扬名一时的美国神童赛达斯6个月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