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3.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3.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一、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

少年期是指从12、13岁到15、16岁之间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初中阶段。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迅猛,年龄特征更加明显,开始走向成熟。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虽不成熟,但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试图摆脱童年期时成人的照顾,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有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断乳期”,既想摆脱成人保护,但又不得不依靠成人的帮助。正是由于这个矛盾,这一时期又称为“危险期”。

从生理上看,初中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进入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异常显著,脑的成熟在少年期接近完成。性意识开始萌芽,身体发育出现了第二性征。

初中生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逻辑、抽象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得到提高,他们逐渐具有了全面地、客观地、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男女学生在学习上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差别,个体倾向性也开始显现出来。

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在心理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在情感方面,初中生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情感变得丰富,但同时又很不稳定,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在意志方面,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正常情况下,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想要达成的目标结合起来,但是这种控制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少年期学生的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2节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3.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育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

4.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教师作为社会成员,除了享有一般公民的权利外,作为以教育为专门工作的人,还拥有特殊的社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3.人的素质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3.人的素质

3.人的素质一、什么是人的素质即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之为素养。二、人的素质的基本特征素质是属于人的范畴...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第7章 第6节 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

1.教学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一、班级授课制的定义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学前听我说

说到德育你会想到什么?母亲节时候幼儿园里排成一排给妈妈洗脚的孩子?讲台上一本正经的思政课老师?还是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每个月的主题班会?德育似乎我们所有人都不陌生,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体智德美,到大一点的...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2.人的本质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2.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一、人的自然本性人来源于自然,人的生命首先是一个自然生命,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前提。人的肉体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及生命运动都服从自然的动物学原理。人和自然世界中的...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教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我们每个学习教育学的人都应了解的重要问题,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它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

案例讨论1:班级管理中的“手机问题”情景故事“这周自习课上,有几个同学在玩手机。甚至在老师上课时,也能偶尔听到手机铃声。”“某某同学经常在自习课上玩手机游戏,不做作业,不学习。”“某某同学下课就拿出自...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1.德育的概念一、为什么要研究德育因为德性是做人的根本!学校良好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要造就人良好的德性。因此,培养良好的德性是教育对人性发展的一个根本所在。教育学作为一门培养人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