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七章 第三节 25~36月龄幼儿的疾病与意外伤害预防
引子:
25∼36个月幼儿虽然体质有所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但如果饮食不当或缺乏必要的运动,或是教养人养育不当,仍然会造成一些疾病或意外伤害。因此,作为幼儿的监护者和教养者,仍需了解此阶段幼儿的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意外伤害预防等常识。
一、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一)肥胖症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幼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儿童肥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幼儿肥胖的并发症危害严重,而且相较于成人来讲儿童肥胖的危害更甚。
1.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直接危害幼儿的内脏功能。与成人肥胖者一样,幼儿肥胖者由于体内脂肪沉积过多,患有高血脂、脂肪肝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正常儿童。同时,过多的脂肪会加重脏器功能的负担,导致心功能减弱、呼吸困难、嗜睡、免疫力系统受到抑制。所以肥胖儿童患各种疾病的概率更大。
肥胖症对幼儿的骨骼发育有很大危害。幼儿骨骼中有机物质所占比例很大,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弯曲变形。肥胖幼儿的体重超标,就会增加骨骼的负重,以下肢最明显,如肥胖症幼儿的膝关节部位因负担过重,容易出现疼痛或者变形。
幼儿肥胖易影响智力发展。肥胖儿童血液含氧量不足,心肺功能减弱,使得大脑出现缺氧状态,导致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一般来讲,肥胖儿的精神状态不足,反应速度缓慢,学习事物和动作灵活度和正常儿童对比要弱。
肥胖幼儿的活动能力较差。肥胖使得幼儿活动困难度加大,不能灵活地跑、跳、爬等,逐渐对活动失去乐趣,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参与活动,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肥胖症的原因
导致幼儿肥胖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遗传因素。科学研究证明,遗传在孩子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因素不但影响着骨骼系统的发育,而且控制着身体的能量消耗。因此,身材胖的父母,子女胖的可能性也很大,更可能患先天肥胖症。
营养失衡。一般来讲,偏好吃多脂肪食品和甜食的孩子,发胖的概率比较高。由于幼儿大多爱吃甜食等高热量的食物,经常吃这些食物往往会使身体严重缺少钙和碳水化合物,且体内糖和脂肪的含量过高。
缺乏运动。当前幼儿缺乏交流的机会,更多时间都待在家中看电视、玩游戏,比较缺乏集体活动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此种生活方式减少了体能的消耗,再加上营养过剩,易造成脂肪沉积。同时,身体越笨重,越不喜欢运动,易形成恶性循环。
3.肥胖症的预防
一方面,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鼓励孩子吃多种多样的蔬菜和水果。在日常生活中,教养人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与孩子一起进餐,吃健康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甜食和油炸食物,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另一方面,培养幼儿爱运动的习惯。通过增加活动量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预防肥胖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孩子很小时候就要给他们多提供锻炼的机会,如训练他们在成人腿上自动跳跃,让他们独坐、爬、扶走等。在2∼3岁这个阶段,要多让他们独立走、跑、跳、玩游戏;此外,要定期帮助孩子检测体重,如发现体重增加过快,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饮食并让孩子加强运动。
(二)蛔虫病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幼儿肠道寄生虫病。蛔虫是人体中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年幼儿童感染率高。生活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幼儿感染蛔虫病的主要来源。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人体内,而幼儿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吮吸手指头,喜欢把一些不干净的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指甲缝中易藏有蛔虫卵,所以孩子极易感染蛔虫病。
少量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可无症状,但婴幼儿体质较弱,如果蛔虫数量太多,则会出现各种症状。蛔虫病的主要表现是食欲不好、腹泻或便秘、恶心呕吐、腹痛,多数于肚脐周围呈阵发性疼痛。发作时,腹壁可触及条索状块物,疼痛缓解后腹肌仍柔软。严重感染者可因营养消耗而使身体日渐消瘦,造成幼儿营养不良、贫血、智力发育差等症状。由于蛔虫分泌的毒素刺激神经系统,幼儿会出现不安、易怒、易惊、容易哭闹、夜眠不安、睡觉磨牙等现象,严重的会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过敏性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幼儿蛔虫病要及时检查治疗。治疗幼儿蛔虫病的药物种类较多,比较安全的有驱蛔灵、肠虫清等。
对于幼儿蛔虫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阻止虫卵进入人体。对于2∼3岁幼儿,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勤剪指甲;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不要乱拾东西放入口中,不吮吸手指,不随地大小便。其次,教养人每年要为幼儿检查粪便1∼2次,发现虫卵及时治疗,也可以每年给幼儿服用一次驱虫药,加强预防。此外,应注意消灭苍蝇、蟑螂,做好粪便和水源管理。
(三)龋齿
龋齿即俗话说的“蛀牙”或“虫牙”,是一种通过破坏牙齿,引起严重疼痛,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的疾病。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的。
1.龋齿的危害
首先,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会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易造成婴幼儿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其次,龋齿引起的根端肉芽肿、囊肿、牙髓感染等完全可成为感染病灶,在过度疲劳、感冒等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肾炎、风湿热、扁桃体炎、脓疱疮、猩红热、败血症等。研究表明有深度龋齿、残根、牙槽脓肿的儿童,81%会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颌下淋巴结。
再次,患龋齿儿童的口腔温度较正常儿童高,血中白细胞总数易升高,血沉增块,红细胞减少,血色素低下,血清总蛋白改变。因此,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贫血、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增快时,不妨先进行口腔检查。
最后,龋齿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1∼3岁是婴幼儿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会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龋齿的原因
造成孩子龋齿的病因第一是细菌。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黏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会聚合产生高黏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釉质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会有糖、蛋白、酶等物质。第二病因是食物。多数甜食含有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黏稠性强、含糖量高的食品,这使得菌斑的pH值持续低于临界pH值(酸性物质),造成釉质溶解,形成龋损。第三病因是乳牙。乳牙本身的易感性在龋齿发生中有一定影响,与恒牙相比,乳牙结构存在缺陷,矿化程度低,抗酸力弱。儿童唾液的流量小,牙齿的凸度大,自洁作用差。
3.龋齿的预防
健康洁白的牙齿对于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开始预防龋齿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养成饭后漱口、定时刷牙的习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对于2∼3岁的孩子,教养人可以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软毛牙刷,坚持使用含氟牙膏,教会其正确的刷牙方法,从而有效地去除口腔细菌。最好做到早晚都要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
其次,保证饮食的合理、健康。食物应多样化,以便提供牙齿发育所需要的丰富营养物质;在保证必须能量提供的前提下,控制甜食摄入的频率,平时尽量减少进食甜食的次数,尤其是晚上睡前要严格禁止进甜食。
最后,定期检查口腔以早发现早治疗。对2∼3岁幼儿,每2∼3个月查一次。
二、意外伤害及其预防
(一)溺水
溺水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意外事故,尤以夏秋两季更是常见。幼儿自己到水边玩水是导致溺水的主要原因。有时幼儿失足落井或栽入水缸以及雨天掉入沟坑亦屡见不鲜,偶有冬天在薄冰上落水或严冬坠入冰洞者。总之幼儿淹溺多是由于教养人疏忽、管理照顾不周及安全教育不够所造成。
因此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工作是预防溺水的根本措施。所以,作为教养人应:
首先,应提高安全意识。在浴缸、游泳池、水池、沟渠、粪坑或其他开放性水域边时要看管好孩子,视线不能离开孩子,以防发生意外。
其次,注意家中的相关安全措施。洗浴后要及时清空浴池里的水,浴池放水的开关要位于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
最后,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洗澡时教育幼儿不要把水往鼻子、耳朵里灌;当教养人带幼儿外出游泳时,告诉幼儿不能单独下水游泳,给孩子讲解相关安全标示等安全常识。
【知识窗】
下面的视频将帮助你了解儿童溺水急救的相关知识,请带着问题观看。问题:儿童溺水该如何实施急救?
视频:儿童溺水急救。(具体见本节视频列表)
(二)交通事故
年幼孩子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难以应付紧急情况,对车辆的防范意识差,因此,交通事故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占很大比例。近几年来幼儿车祸发生率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安全环境、交通秩序混乱。
因此,为了避免车祸发生,教养人要有危险意识,时时防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给孩子最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第二,过马路时有成人带领,不要让孩子在马路上追逐、玩耍、跨越护栏和隔离墩;第三,不要在汽车旁玩耍,也不要乱动汽车、摩托车;第四,坐车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