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3 领导决策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5.3 领导决策

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事关组织兴衰成败的带全局性、长期性的大政方针的决策。管理决策是指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由组织中的中层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做出的、旨在解决组织局部重要问题的决策。业务决策又称作业决策,是指为提高效率以及执行管理决策等日常作业中的具体决策。上述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通常又称为战术决策,与战略决策相对应。

(2)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从决策结果的预测程度看,有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指在一定范围或条件下,决策者掌握有关决策的确切信息,确切了解有多少选择方案,每种选择方案的本质、结果等。风险性决策,指决策者不能确保选择一个既定方案的结果一定出现,但在风险性条件下,决策者能清楚地界定决策问题,列出很多但不是全部的选择方案,并制定选择方案的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决策,指在一定情形下,决策者甚至不能清楚界定决策问题或可能的解决方案,不能得出选择方案的结果可能性。

(3)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从决策的复杂程度及有无既定程序可循方面看,有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指按预先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对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决策。非程序性决策指为解决不重复出现或独一无二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4)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从决策主体看,有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各有优劣,两种决策方式对解决不同的问题、任务和决策目标各有所长。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特点比较

一般而言,群体能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这是指群体决策优于平均的个人所作的决策,但不包括杰出个人所作的决策。要具体确定何种决策方式更有效,取决于衡量决策效果的不同标准。可以从速度、正确性、创造性和冒险性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决策方式进行比较。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各有特点,两种决策方式对解决不同的问题、任务和决策目标各有所长。

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冒险转移”现象。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要高于个人决策的冒险水平。这种现象是因为:责任分摊的假设、领袖人物作用的假设、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效用改变的假设、“文化放大”的假设。这五种假设试图解释群体决策的冒险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意义。

(2)“小集团思想”。所谓“小集团思想”是: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这一群体的成员认为保持群体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的意义。由于把这一目的摆在首位,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使决策质量受到影响。

思考题

面对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

群体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

这种方法是把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让人们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规定不允许对任何人的意见进行反驳,鼓励大胆自由地思考问题,思路越广越受欢迎,意见越多越受欢迎,但允许人们经过协商联合提出意见。

德尔菲法

这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也可用来进行决策方案的选择。其具体程序如下:就预测(或决策)的内容,提出若干条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将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将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全部过程要保密;把专家修改后的意见收集上来再进行统计处理,再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多次,专家的意见就会逐渐趋于一致。

提喻法(哥顿法)

这种方法是是邀请5~7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先不让讨论者知道,而是采用类比的方法,如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等。

方案前提分析法

这种方法并不去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而是讨论这些方案所依据的前提。有时还要讨论方案前提的前提,使讨论步步深入。

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这种方法的程序是: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和时间,但不告知议题;开会时,主持者宣布议题;主持者宣布全体“沉默准备”,发给每人纸笔,并规定时限(10~20分钟)准备时不允许互相交谈,每人就议题准备自己的意见;到指定时间后,每人依次宣读自己准备好的意见,但每轮只读一条,并由记录员将每个人的发言要点记在大家可见的黑板或大白纸上;大家对不明白的问题,由原提议者解释澄清,但提问者不得对对方意见进行评价和批评;接下来由每个人,按照各自对各方案质量高低的判断,列出顺序;记录员对每条意见所获票数进行统计,写在黑板上。获票最多者即为群体决策。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形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形为

本章主要概念:个性、特质论、心理分析论、社会学习论、个性性格类型论、气质、能力、性格、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知觉防御、晕轮效应、定型效应、首因效应、价值观、态度、情绪和情感。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

练习案例--如何转变工作态度魏亮是高山大学的经济系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迹平平,没有多大起色。今年系里来了一批年轻的硕士、...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

练习案例--工作岗位设计应充分考虑适合职员的自由选择任何人都希望有个满意的职业和岗位。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一个不喜欢的岗位上干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这是极不人道的,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7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7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2.7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1、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满意度表现在二个维度上:第一,工作满意度是对于工作情境的一种情绪...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6.4 组织文化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组织设计与文化 6.4 组织文化

6.4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对组织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本建设。组织文化的涵义与作用1.组织文化的涵义关于组织文化的涵义,有着多种不同...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公式: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表示。其中: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他是集权...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3.2 激励模式

3.2 激励模式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所谓积极性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及行为的准备状态。积极性有其自身形成和变化的规律,激励就是按照积极性的运动规律,对人们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其积极性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