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5.3 领导决策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5.3 领导决策

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事关组织兴衰成败的带全局性、长期性的大政方针的决策。管理决策是指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由组织中的中层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做出的、旨在解决组织局部重要问题的决策。业务决策又称作业决策,是指为提高效率以及执行管理决策等日常作业中的具体决策。上述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通常又称为战术决策,与战略决策相对应。

(2)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从决策结果的预测程度看,有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指在一定范围或条件下,决策者掌握有关决策的确切信息,确切了解有多少选择方案,每种选择方案的本质、结果等。风险性决策,指决策者不能确保选择一个既定方案的结果一定出现,但在风险性条件下,决策者能清楚地界定决策问题,列出很多但不是全部的选择方案,并制定选择方案的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决策,指在一定情形下,决策者甚至不能清楚界定决策问题或可能的解决方案,不能得出选择方案的结果可能性。

(3)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从决策的复杂程度及有无既定程序可循方面看,有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指按预先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对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决策。非程序性决策指为解决不重复出现或独一无二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4)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从决策主体看,有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各有优劣,两种决策方式对解决不同的问题、任务和决策目标各有所长。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特点比较

一般而言,群体能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这是指群体决策优于平均的个人所作的决策,但不包括杰出个人所作的决策。要具体确定何种决策方式更有效,取决于衡量决策效果的不同标准。可以从速度、正确性、创造性和冒险性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决策方式进行比较。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各有特点,两种决策方式对解决不同的问题、任务和决策目标各有所长。

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冒险转移”现象。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要高于个人决策的冒险水平。这种现象是因为:责任分摊的假设、领袖人物作用的假设、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效用改变的假设、“文化放大”的假设。这五种假设试图解释群体决策的冒险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意义。

(2)“小集团思想”。所谓“小集团思想”是: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这一群体的成员认为保持群体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的意义。由于把这一目的摆在首位,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使决策质量受到影响。

思考题

面对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

群体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

这种方法是把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让人们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规定不允许对任何人的意见进行反驳,鼓励大胆自由地思考问题,思路越广越受欢迎,意见越多越受欢迎,但允许人们经过协商联合提出意见。

德尔菲法

这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也可用来进行决策方案的选择。其具体程序如下:就预测(或决策)的内容,提出若干条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将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将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全部过程要保密;把专家修改后的意见收集上来再进行统计处理,再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多次,专家的意见就会逐渐趋于一致。

提喻法(哥顿法)

这种方法是是邀请5~7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先不让讨论者知道,而是采用类比的方法,如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等。

方案前提分析法

这种方法并不去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而是讨论这些方案所依据的前提。有时还要讨论方案前提的前提,使讨论步步深入。

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这种方法的程序是: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和时间,但不告知议题;开会时,主持者宣布议题;主持者宣布全体“沉默准备”,发给每人纸笔,并规定时限(10~20分钟)准备时不允许互相交谈,每人就议题准备自己的意见;到指定时间后,每人依次宣读自己准备好的意见,但每轮只读一条,并由记录员将每个人的发言要点记在大家可见的黑板或大白纸上;大家对不明白的问题,由原提议者解释澄清,但提问者不得对对方意见进行评价和批评;接下来由每个人,按照各自对各方案质量高低的判断,列出顺序;记录员对每条意见所获票数进行统计,写在黑板上。获票最多者即为群体决策。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4.1 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群体的类型对群体的最基本的分类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此外,群体也可以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练习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练习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练习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在企业里他就有一股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解决生产...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行为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

4.2 群体互动(从众、压力、内聚力与冲突)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群体问题的研究最早是从研究人对人的影响开始的。早期研究发现,一个人单独工作同有别人在场观察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时相比,工作的效率很不相...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2 关于人性的假设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2 关于人性的假设的研究

2.2 关于人性的假设的研究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关于人性是理性的和经济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从享乐主义哲学那儿衍生出来的,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麦格雷戈在用组织方法对...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

7.2 组织变革与对策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组织变革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变革和修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行有计...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1 人的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2.1 人的行为分析

2.1 人的行为分析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该认识到,个体行为也带有一些普遍特征,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2)行为的因果性。(3)行为的主动性。(4)行为的持久性。(5)行...

《组织行为学》1.2 组织的含义、要素、分类与作用

《组织行为学》1.2 组织的含义、要素、分类与作用

1.2 组织的含义、要素、分类与作用一、组织的含义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所有的组织都...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领导行为

本章主要概念:领导、权力、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决策、组织政治行为、领导决策、领导效能、领导行为监控、领导班子结构、领导艺术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个人作用与特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