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三章 第五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五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行为生活方式概述

(一)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1. 行为的概念

人类行为(behavior)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外显的,能直接被其他人观察到;也可能是内显的,不能被其他人直接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其外显行为而被了解的。

2. 行为的分类

人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生物属性,因此人类的行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共同决定的,可以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

本能行为是建立在人体的生理活动基础上的,通过生物遗传信息而获得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一些行为,主要包括3个方面:与生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如摄食行为、睡眠行为),与种族保存有关的本能行为(如性行为),以及与自我防御功能有关的本能行为(如躲避、妥协和反抗)。

社会行为是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行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中,个体不断学习社会文化与行为方式,并通过劳动改造和维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政治观点、价值体系及世界观等。

(二)健康相关行为分类及特点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指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1. 促进健康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health promoted behavior)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常见的促进健康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基本健康行为 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锻炼、积极的休息与充分的睡眠等。

(2)预警和自救行为 指预防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3)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不良嗜好指的是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戒烟、戒毒、不酗酒与不滥用药品等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避开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这里的环境既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如:离开污染的环境;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如: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患病后及时就医、遵从医嘱、积极康复等。

2.危害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Health-Risky Behavior)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类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持续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缺乏身体活动、久坐、有氧运动不足,高盐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依赖零食、过度饮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发生关系密切。

(2)致病行为模式 指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是美国加州心脏病专家Meyer Friedman和Rosenman RH于1970年提出的,其基本行为特征为竞争意识强,对他人敌意,过分抱负,易紧张和冲动等。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弗瑞德曼和罗森曼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被试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对照组发病率的2倍以上。

C型行为模式是引用cancer(癌症)的第1个字母。所谓C型行为就是容易使人患癌症的心理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度压抑情绪,尤其是不良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不让它们得到合理的舒泄。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三倍左右,并可促进癌的转移,使癌症病性恶化。

(3)不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不良疾病行为可能发生在上述过程的任何阶段,常见的行为表现形式有: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等。不良疾病行为会延误病情、阻碍治疗和康复。

(4)违反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在健康相关行为中,有一类行为即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的健康,同时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秩序,如吸毒、性乱、酒后驾驶、驾车不系安全带等行为属于此类,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p>

二、行为生活方式发展的影响因素

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从个体层面的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扩展到个体-人际-社会多维层面。

1. 个体因素,包括遗传、生理和心理因素等;

2. 家庭因素,包括祖父母、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影响、夫妻间的相互影响、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父母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也对自身及子女的行为发展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法律、教育、宗教信仰、道德、社会规范等社会文化环境;

4. 物质环境,包括人类生活周围的自然条件、人工设施、建筑物、生产条件、生活居住条件等;

5. 学习因素,学习是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个体工作和生活技能的形成、发展,以及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充足的睡眠、讲究日常卫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抵御传染性疾病,更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还会加剧患者的病情和影响治疗的效果,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一)饮食行为与健康

饮食行为是指有关食物和健康观念支配的人类摄食活动,包括对食物的选择,进食的种类与数量,以及饮食环境与方式等。饮食涉及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两个方面,均与人体的健康密不可分。各国的地理位置及风俗文化形成了每个国家特定的饮食习俗及人群的饮食行为特点。这些不同的饮食行为影响营养的摄入,并最终影响人的健康。我国在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饮食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传统饮食习惯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饮食的选择更为多样化,并不断向西方的饮食模式接近。

(二)运动与健康

运动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运动对身体素质、心理及社会适应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积极的身体活动对健康有诸多益处,包括减少过早死亡的危险,降低各类慢性病的患病风险等。

目前常用身体活动量(Physical Activity)来对适量运动进行测量。身体活动的界定包括家务劳动、交通出行、工作和闲暇时间体育锻炼四个方面。根据不同体育锻炼的特征可归纳为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球类运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和牵拉练习五大类。体育健身活动强度可划分为小强度、中等强度和大强度三个级别。

鉴于身体活动对于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针对5-17岁、18-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群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我国于2011年出台了《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

(三)睡眠与健康

睡眠通常被认为是得到休息及恢复的一段时间。睡眠与总体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个体恢复及生长便发生在最深睡眠阶段。生长激素刺激个体生长并修复个体组织,帮助预防某些癌症。在深度睡眠阶段,自然免疫系统调节物质升高,从而提高个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睡眠不足与心血管疾病、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心理健康障碍、超重与肥胖等发生有密切关联。

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个体的生物钟、药物使用、疾病、咖啡因及酒精使用、精神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刺激等。因此,为获得良好睡眠质量应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维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安排、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避免在睡前摄入兴奋类屋子、在计划睡觉前一个小时关闭电子产品。可以采用药物帮助睡眠(处方类、非处方类或草药类药物)帮助解决暂时性睡眠问题,但不应长期使用。

(四)个人日常卫生行为与健康

良好的个人日常卫生行为可以有效的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如勤洗手、刷牙、不随地吐痰、洗澡、开窗通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与各种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因此手被视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传播媒介,手的清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带有病原体(导致疾病的病毒和细菌等)的手可通过握手、接触扶手等途径将病原体传给他人,病原体也可通过触摸自己的眼、口、鼻等,侵入体内造成感染。洗手可以预防以消化道途径、间接接触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同时,洗手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目前推荐的方法为6步洗手法。

充分享受阳光,呼吸清新、不受污染的空气,是维护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阳光不仅能给人光明和温暖,还有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还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甲肝病毒等多种病原体。阳光还可以促进水分蒸发,让太阳光经常照射进屋内,可以促使室内保持干燥,减少细菌、霉菌繁殖的机会。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初期,手卫生、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开窗通风、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个人良好卫生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成瘾行为与健康

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s)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常见的成瘾行为有:处方药滥用成瘾、吸毒、吸烟、酗酒、赌博、网瘾等。

成瘾行为的发生与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发现一些基因促使部分人群更易产生成瘾行为。此外,成瘾行为带来的大脑多巴胺系统的“犒劳”反馈,使习得的行为易于成瘾。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人所面临的应激因素增加。为缓解心理的不适情绪,人们会倾向于通过成瘾行为获得迅速的“快感”,逃避现实的问题与矛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会为特定成瘾行为塑造氛围,如在“嬉皮士”文化中,吸食大麻被看作是追求自由、叛逆的象征。

根据成瘾行为的形成及发展原因,成瘾行为的行为干预应当同时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同时入手。干预时间越早越好,在诱导阶段和形成阶段进行干预的效果最好。与一般行为的纠正不同,成瘾行为的干预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更长的时间。

(六)性行为与健康

性行为(sexual behaviors)狭义层面指性交行为,广义层面包括凡是能产生性唤起并增加性高潮机会或带来性满足的行为。性行为是正常人的基本需求,健康、和谐的性行为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降低心脏病和抑郁的发生风险,对慢性病痛起到暂时环境作用,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死亡率。

高危性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或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性行为。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组疾病。国际上将20多种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列入性传播疾病的范畴,包括淋病、梅毒、艾滋病等。高危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使用安全套,进行禁欲,在性行为前避免饮酒,与性伴侣对性行为进行良好的沟通都是较好的保护性健康的方法。为避免意外怀孕,最有效的避孕方式是禁欲,其他包括激素避孕方式、安全套避孕、宫内节育器、安全期避孕法以及紧急避孕法等。但每种方式的成本、便利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发生意外妊娠而需终止妊娠时,则应去医疗专业机构就诊。

学习目标

1.阐释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标签: 社会医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社区医院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区医院设置应当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三章 第三节 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三章 第三节 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第三节 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四章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四章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内容的广泛性:以生物医学知识为基础,探讨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2.研究内容的复杂性: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涉及的因素及变异因素...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七章 第一节 生活质量概述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七章 第一节 生活质量概述

第一节 生活质量概述一、生活质量的概念1.生活质量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的定义多种多样,国内的译法目前并未完全一致,有的译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斯图尔特 ·沃克( Stewart...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第一节 健康状况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第一节 健康状况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节 健康状况评价的概念和意义一、健康状况评价的概念健康状况评价( evaluation of health status)是通过研究分析个体及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变化来探讨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第二节 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第二节 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第二节 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健康状况的评价离不开指标,而根据社会医学的定义,需要关注两类指标,一类是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用来测量健康状况;另一类是与健康有关的指标,用来衡量健康的影响因素。一、健...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六章 第四节 健康管理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六章 第四节 健康管理

第四节 健康管理一、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以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基础,随着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和医疗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的提升以及环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