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第二节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关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双向性作用关系。

(一)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社会经济水平低下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形成特定的社会不良环境,在此条件下,人们的机体、器官功能状态及社会行为方面容易失去平衡,继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经济不发达国家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医疗卫生都面临较大困难,传染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等仍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人们缺乏提高生活质量的经济实力,生活环境差和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医疗服务可及性限制了人们及时就医,对健康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医疗条件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在发生了各种疾病后,若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就能及时对临床症状和亚临床症状实施有效的治疗,不会贻误达到最佳疗效的时机,使得疾患得到有效的控制。

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明显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经济发达的国家,生产水平提高,科学技术先进,物质生活丰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卫生状况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疾病谱发生显著变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路径的综合作用:

1.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基础,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安全的饮用水、居住环境和面积的改善、生活社区设备的完善等,促进了人类物质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从而有利于居民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加卫生保健的投入,降低居民的疾病负担,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3.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从而间接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人群卫生保健知识水平、自我保健的能力以及对于健康信息的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二) 健康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在经济水平对健康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人群的健康水平对社会经济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具有一定体力、智力和劳动技能的人。人的智慧与健康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损耗,减轻卫生负担,使国家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生重大改变,人群健康水平大步提高,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至70多岁,明显延长了人们参加劳动生产的时间,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健康状况,增加劳动力供给。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直接使工作寿命延长,在增加工作时间的同时,减少因疾病而损失的工作日,从而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促使人们为了获得更高回报而增加投资、教育和储蓄,间接导致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善也是的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提升,降低婴幼儿死亡率,这也给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2.良好的健康状态使劳动者在体力上更加强壮、脑力或认知上更加充沛,劳动效率更高,尤其对于体力、精力、耐力要求较高的工作更是如此,从而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收益。

3.健康状况的提升,会减少由于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耗费。减少疾病的发生既可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也可以减少由于疾病造成的失能、残疾、过早死亡不仅给家庭、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疾病负担,而且会大量消耗因防治疾病而投人的卫生资源。

4.通过人群健康状况和环境的改善,增加人群受教育的机会和学习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随着对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深入理解,以控制医疗支出、促进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健康服务,逐渐成为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共识和选择,健康服务业成为新兴产业,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三)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在解决以往健康问题的同时,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健康问题,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工业给人类生活、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及潜在的危害广泛存在,如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序排放,水土流失,沙漠化,雾霾等。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劳动条件恶劣、卫生设施落后,而是主要社会环境改变后带来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的饮食和睡眠习惯、缺乏运动等。

3.新技术的使用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在吃、穿、住、用诸方面都无时无刻地与大量的新化学物质或新电子产品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或新电子产品无疑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4.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紧张、刺激及工作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经济发展及城镇化造成的人口聚集、交通拥挤、贫富差距增大等,也对人们的身心产生了巨大影响。

5.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的社会人口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进入老龄化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持续增加。社会人口特征的变化带来了疾病谱的改变,也带来了卫生保健工作重点转移等新问题,对社会卫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p>

二、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服务的任务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而且要维护及促进人群的健康。

(一)卫生服务的功能

卫生服务的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

卫生服务的保健功能是通过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措施,降低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保健措施,维护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卫生服务的社会功能,首先是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康复,恢复劳动力;延长寿命,延长劳动时间,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力水平。其次,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焦虑和恐慌,不仅是维护健康的需要,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二)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

作为社会进步基础的经济发展,通过对人群健康水平的促进,在使人口结构、疾病模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对社会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产生了较大影响。

1.经济发展带来了人群健康水平的总体提高,造成人口老龄化,使得60岁以上易受疾病危害的老年人群绝对数量和相对人口所占比例日益增加。而生理功能衰退身体免疫力下降等不可逆转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卫生服务需要数量显著增加。而且老年人因失能失智造成的对特殊护理需要,更使卫生服务需要的结构类型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突破,疾病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老龄化和慢性病相互交叠,失智、失能、残障比例提高,不但卫生服务需要数量因此增长,卫生服务需要类型也因此改变。

(三)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

在卫生服务需要转化为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需求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可以从不同方面促进卫生服务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从而使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

1.随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的身心状态可以给个体带来更多财富和更高生活质量,同时使得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从而增强了人们对各种形式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

2.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水平不断提升,而新媒体时代也使得居民获得健康知识与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成本更加低廉,速度更加快捷,卫生服务需要更加容易转变为需求。

3.作为经济发展结果,社会财富积累逐渐增多,全社会可以有更多资源投入卫生服务领域。医疗保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和现代化交通带来的便捷、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进而提高了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

(四)经济发展与卫生事业发展

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发展卫生事业,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居民的健康水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物质条件,政府必须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支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使得居民健康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要求也不断增长,对健康和卫生工作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为此,应努力发展卫生事业,做好医疗卫生工作,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为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1.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就医的可及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医疗保险筹资体系初步建立,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药品生产、流通、监管逐步规范,群众基本药物需求得到满足;“中西医并重”方针得到落实,传统医学惠及更多百姓;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得到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综合反映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2.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卫生资源的投入。卫生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运用大量的卫生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卫生人力资源、卫生财力资源、卫生信息资源、药品医疗机构与卫生设施、中医药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医学教育与科技等。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促进卫生总费用总量持续增加,使卫生系统的服务和保障能力及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国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得到提高。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幅度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卫生事件。

(五)经济发展与健康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由单一的疾病治疗模式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亚健康状况以及逐渐上升的医疗费用。由此,产生了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健康产业。健康产业可以理解为围绕满足各类健康(身体、精神、环境)需求的所有产业总称,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健康产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阶段。

学习目标

1.阐明经济发展对健康影响;

2.了解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


标签: 社会医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九章  社会卫生策略 本章导学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九章 社会卫生策略 本章导学

本章导学导学亲爱的同学,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本周你应该学习第九章了。本章将学习社会卫生策略的概念,社会卫生策略的的特点和制定,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基本任务和八项基本要素,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基...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六章 第四节 健康管理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六章 第四节 健康管理

第四节 健康管理一、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以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基础,随着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和医疗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的提升以及环境...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十章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医学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十章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医学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医学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儿童青少年是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一组特殊人群,一般是指0-25岁年龄的人群。医学界将儿童规定为14岁以下人口。而青少年是儿童转变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指14-...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十一章 第四节 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病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十一章 第四节 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病

第四节 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病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病主要指通过性行为途径传播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危害大,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艾滋病、梅毒、淋病和青少年妊娠等。一、与性行为相关的社会病的概念与分类...

国开网《社会医学》形成性考核说明

国开网《社会医学》形成性考核说明

形成性考核说明1. 考核目的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第三节 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第三节 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第三节 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把一系列群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结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标准的、可以全面反映健康状况的新指标,它是评价群体健康状况的理想指标,具有简便、综合、明确、便于比...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二章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本章导学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二章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本章导学

本章导学导学亲爱的同学,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本周你应该学习第二章了,本章将学习模式与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基础,医学模式转变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事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动因、内容及其影响。...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健康状况评价 本章导学

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五章 健康状况评价 本章导学

本章导学导学亲爱的同学们,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本周你应该学习第五章了。本章将学习:健康状况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以及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建议学习时间为6个小时,学习周期为1周。在开始本章学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