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疑难解答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概括总结: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1.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他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实力,或进行武力威胁,或发动侵略战争,或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到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到1919年,八十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 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到1860英国法国发动的战争);

中法战争(1883到1885年法国发动的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到1901年英、法、德、意大利、俄、美、日、奥匈帝国发动的战争)。

· 沙俄侵入

沙俄侵入新疆伊犁(1871年);日本进攻台湾(1874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1904年)。

· 奇怪的战争

日俄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不久,1904年到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发生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惨案。日军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屠杀义和团民和居民不计其数,但据史料记载,仅在庄王府一处,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团民和平民1700多人。

190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俄军警把中国人居住的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之多。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最主要的有7个: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其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直接割占中国领土、直接出兵、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直接割占中国领土

近代以来,资本-帝国主义从中国割占的领土有:香港、台湾、中国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西北51万平方公里。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中,沙皇俄国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例如,通过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直接出兵

《辛丑条约》后开始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成为急先锋。

设立租界

在中国16个省共设立30多个租界。“30多个租界—国中之国”特点:

第一,行使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外的行政、司法、税收权利。(中国政府不能过问)

第二,借口紧急状态,调集军队进驻租界。

第三,租界完全成为受外国人管理和统治的领土。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沙皇俄国强租辽宁、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它的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的九龙新界,把长江流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赎城费600万元(银元)。其后,更是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总共160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的三分之一。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大约有4000万两白银左右。

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多的财政收入(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大约有8000万左右)。

八国联军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4到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向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2.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

第一,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实际上,当时西方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1900年外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享有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审判。

第三,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如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第一,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指挥“洋枪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

第二,1870年天津教案中,帝国主义进行军事恫吓,迫使清政府判处20名民众死刑,流放天津地方官吏25人。

第三,镇压义和团。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美国公使康格公开要求清政府派所谓“强有力”的人物袁世凯去山东进行镇压。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后,立即采取血腥手段屠杀义和团团民。

第四,《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这说明,帝国主义不仅企图驯服清政府,而且企图驯服中国人民。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使得西方列强意识到,无法把中国变成纯粹的殖民地。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帝国主义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扶植皖系军阀各派系,导致军阀连年混战:

3.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有:通过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被迫转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控制通商口岸

从1840年到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多个。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外国资本主义在这些地方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进出口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帝国主义控制近代中国海关,是帝国主义打击和压制中国民族工业,扩张其在华势力的重要手段。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以前,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最主要部分是商业掠夺性资本;《马关条约》以后,在中国投资的主要是开设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工业性资本,获取超额利润,但这些资本不是由外国输入的,而是大部分在中国利用战争赔款等方式直接掠取的。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强迫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它们还通过贷款,来支持中国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而这两项收入,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这些银行不仅经营存款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高利贷贷款、发行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4.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部分传教士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2)为侵略者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和“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它们攻击诬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等。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驱使他们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近代中国之所以背负如此深重的苦难,除了列强的原因外,清朝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落后与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 社会制度腐败
(1)吏治和军队腐败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战争指导思想错误 ,既害怕列强,更惧怕人民

指导思想的错误是与其政治立场分不开的。统治者以“和外安内”为战争指导思想。多数权贵害怕列强的坚船利炮,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为了个人和统治者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惧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组织起来后危及封建统治,所以,屡屡压制、打击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不惜割地赔款向列强谋求妥协。

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因此而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甲午战争之初,慈禧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寿诞,军机首辅李鸿章则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既没有详细周密的应战计划,更没有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层内部更是为和与战问题相持不下。黄海海战之后,则被日军气势所吓倒,惧战心理十分突出。黄海海战虽然失利,但中国海军仍有实力与日军拼死一搏。但李鸿章一开始就为保存实力而消极应战,海战失利后更是严令北洋水师避战不出。北洋舰队、旅顺和威海卫举大清十余载国力建立,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和军港,最终全军覆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时,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向列强讨价还价,排斥异己。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和亲贵大臣西逃。1900年9月17日,她在逃跑途中发布《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劻向八国联军递降求和。此后,清军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3)不懂世界大势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对战争对手英国竟然一无所知,甚至在战争进行了一年多之后连英国与俄国是否接壤也不知道,对于英国为什么有一位年轻的女人统治全国亦无法理解,甚至怀疑来侵略中国的英国官员并不是由英国女王任命的,清朝的一些官员、将领甚至认为英国的大炮有邪术,对英国军队的战略战术是完全不知道,当然就找不出对付的办法。

就是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之际,清政府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状况几乎一无所知,不进行近代工业的建设,特别是注意近代海军的建设,导致中国北洋海军的实力经历了由强转弱的过程;战争爆发后,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抗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

2.经济技术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

(1)武器装备落后

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末制造的。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速快。

(2)军队素质极差

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

必须指出的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1.两大主要矛盾

一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二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1)矛盾一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矛盾二

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

(3)矛盾三

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2)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怎样看待“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殖民侵略有功论是一种颠倒是非黑白的歪理邪说,是一种典型的强盗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第一方面

殖民主义者主要包括老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北欧海盗,还有以后新兴的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等。殖民主义的表现在各个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初始时期,殖民主义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比如武装占领、海盗式的掠夺、罪恶的奴隶买卖、欺诈贸易、海外移民等等。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了某种改变,主要通过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掠夺地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后,除了继续采取上述各种手段以外,资本输出是剥削的主要手段,通过政治性贷款来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曾经大大地促进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说,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本质的联系在一起的,剥削和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是将别国殖民地化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曾说:“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到了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不能过活的地步。”(《新民主主义论》)

2.第二方面

当然我们也承认,西方殖民势力统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为了最大限度获取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按照按自己面貌和意图去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向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资本主义的文明,比如说,把一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些管理经验和某些科学技术引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再如,外国资产阶级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了维护侵略权益,以及满足再生产的需要,也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毫无疑问,这些在客观上会对这些地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诚如马克思所说的“殖民者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3.第三方面

但是,绝对不能因此过分夸大殖民统治的积极作用,更不能如前面所说,把殖民统治看作是传播文明的天使,看作是引领历史前进的先贤,看作救世主。因为,殖民统治者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目的绝不是要把这些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也绝不容许这些地区真正走上现代化,以至于让它们由自己的经济附庸变成自己的经济竞争者。我们且不说殖民统治者在殖民掠夺中带给这些国家的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通过战争赔款、投资利润以及欺诈贸易等等攫取的大量财富,仅仅从强迫订立的各种条约,它们取得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种种特权,这些特权就象一根根巨大的绳索,把被压迫民族捆绑得死死的,扼杀了这些民族新政治新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无耻剥夺了这些国家地区生存发展的权利。因此,殖民主义的本质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军事征服、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以及文化渗透,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民族国家和落后地区,将它们变成附从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种本质必然要对落后民族国家地区带来灾难。

4.第四方面

无论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来看,殖民侵略并没真正实现落后地区走向现代化。殖民者来中国的主观目的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那样是“为极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绝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来帮助中国发展,殖民者如强盗一般在中国烧杀抢掠、走私鸦片、贩卖人口、掠夺资源、发动战火,极其野蛮无耻。从客观效果上看,尽管殖民侵略使中国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它的殖民过程并没有使中国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反而为了其自身的殖民利益,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又刻意扶持保留腐朽的中国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道路。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疯狂的殖民侵略,把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亡国灭种的境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真正实现独立富强和走向现代化的拦路虎和最大障碍!

5.第五方面

一个国家要得到正常发展,必须挣脱殖民统治的枷锁,而不是感谢殖民统治。

讨论:通过学习近代中国历史,进一步认识国情,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核心提示:根本不同点: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在中国范围内一定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根本目的不同。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 疑难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 疑难解答

一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原因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原因二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2 《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2 《天朝田亩制度》

一案例2:《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农民政权,废除封建剥削,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于咸丰三年(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咸丰十年又曾重刻刊行。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八 拓展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八 拓展学习

一、为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堂面向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3 魏源与《海线国图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3 魏源与《海线国图志》

一案例3:魏源与《海线国图志》魏源(1794-1857年)名远达,字良围,号默深。湖南邵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和启蒙思想家。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出生于地主官僚家庭,10岁时家乡遭灾,家道中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专题一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一背景历尽沧桑却传承不绝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已延续两千多年,但至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潜伏着许多危机,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案例3 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案例3 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

一案例3: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深受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疑难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疑难解答

一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 案例1 遵义会议上“关键的一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 案例1 遵义会议上“关键的一票”

一案例1:遵义会议上“关键的一票”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王稼祥当时是党中央领导成员之一。他为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以及贯彻遵义会议的决议,作出了重大贡献。彼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