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教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教学的定义

无论中外,“教”的基本含义都是传授,“学”的基本含义是仿效。简单说来,“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传授和学习。

教学的基本定义是: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与教育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但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活动。  

教学与智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两者的区别是:一方面,教学除了是实现智育的途径外,还是实现德育、体育、美育等诸育的途径;另一方面,实现智育的途径既有教学,也有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其他途径。所以,不能把教学等同于智育。

教学与上课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但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活动。上课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

三、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它要同时促进学生智力、体力、思想品德等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首先具有发展性。

(2)互动性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3)目的性

任何教育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学也不例外。目的性是主导教学培养人才的方向和依据。

(4)引导性

教师的“教”并不是毫无目的和意义的,教师的“教学”必须要适当、科学的引导学生的“学”。

(5)生成性

教学既然是实践性的活动,所以是动态发展的,在具体情境中必定会产生预设之外的事情,生成性是教学区别于其它活动的特点之一。

(6)实践性

这是由教学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教学是面向实践、指向实践的,也是教育理论在实践领域的具体实施。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5章 第1节 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5章 第1节 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比如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3.学校管理的功能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3.学校管理的功能

3.学校管理的功能我国学校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教师:是指人的楷模(即人师)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至少具有局部优势的人(经师、技师、艺师)。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属于...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身心发展概述教育活动面对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教育学对人发展的考察,主要考察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有规律的积极变化。总的来讲,人的身心发...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

《教育学》第3章 第2节 人的身心发展 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

5.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理由:因为学校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特殊性的表现】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从宏观上看,教...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2.人的本质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2.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一、人的自然本性人来源于自然,人的生命首先是一个自然生命,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前提。人的肉体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及生命运动都服从自然的动物学原理。人和自然世界中的...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2.德育目标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2.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内涵德育目标,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或学校)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总是带有综合性。但在德育实践中,...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

2.学生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世界上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儿童权利公约》旨在确立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保护儿童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公约规定“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