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三)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1、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自由主义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既可以说是一种政治理论,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学说,还可以说是一种伦理观念。作为伦理观念,它探讨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他人要像你希望他人对待你那样;作为经济学说,它阐述的是自由经济、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理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涉(正如上文所指出,后期的观点有所变化)。作为政治理论,它研究的是个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为了全面认识自由主义理论,我们需要把它的内容分解为如下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按照这种观点,自由也是一种许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承诺,最大可能地享受与其他所有人一致的自由。

(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

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所以,自由主义支持“知识精英”的原则,认为那是对天才加勤奋这一事实的认可。

(5)宽容原则

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

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这种认识使自由主义拥护民主,但它所坚持的自由原则又使它对民主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在自由主义看来,民主是为了防止公共权威侵害个人自由的手段和制度保障。自由主义还认为,“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多数的无限权威”——“多数的暴政”,因此,民主政治实行多数原则的同时,还必须实行保护少数的原则。为了防止民主偏离正轨而走上专制的道路,自由主义者主张为民主设防,给民主以限制。

(7)宪政主义原则

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2、保守主义

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保守主义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和态度,面对社会重大变迁。它极力抵制来自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大压力,为深受重围的传统社会秩序辩护。

保守主义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明显的分野。在欧洲大陆,保守主义以法国思想家梅斯特尔为代表,反对任何改革思想,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和反动性。在英国和美国,保守主义以英国思想家伯克为代表,信奉“为了保守而变迁”的原则,演变成一种较为谨慎、更加灵活并最终获得成功的保守思想。这种谨慎灵活的姿态使保守党人得以迎合19世纪以后所进行的改革。1950年代,保守主义传统在英国达到顶点,保守党接受战后格局,并且赞同凯恩斯主义的社会民主方案。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新右派”以保守主义为标榜,却利用古典自由主义的价值和观点,激烈批评任何形式的国家主义和家长主义,从而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传统又一次面临分化。

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被概括如下:

(1)传统观

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保守”,其字面含义就是“保持”和“维护”。“保守”主题与保守主义者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对已经建立并持久延续的风俗习惯和制度的尊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保守主义看来,传统是以往智慧的积累,代表着久经检验的制度和实践;传统也赋予个人以社会和历史归属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传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2)实用主义

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义的传统。在它看来,我们所生活的周围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复杂性,而我们所自信的那些抽象的思想原则和体系是根本不可靠的。我们只能相信经验和历史,相信实用主义原则:我们只能依据实践环境和实践目标来形成我们的行为。因此,保守主义更愿意把自己的信念说成是一种“主观意见”,或者“接近生活的途径”,而不一种是意识形态改造方案。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3)人性论

保守主义对人性持一种悲观主义态度。认为人是有限的、追求安全的、依赖性很强的动物。人倾向于在一种熟悉的、经过反复验证的稳定和有秩序的环境中过一种社会生活。另外,从精神上说,人也是腐化的动物。人经常被自私和贪婪的本性以及对权力的欲望所污染。一切罪行和混乱的根基在于人类的个人本性,而不是社会制度。因此,维护社会秩序需要有强大的国家,需要实施严格的法律和严厉的惩罚。

(4)社会有机论

反对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使现代许多思想家坚信社会是人类精心缔造的产物。在这个问题上,保守主义一贯的看法是,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是一个富有生命的实体。社会是根据自然需要所形成的,它的各种制度和结构(如家庭、社会组织和民族等)维护着社会的健康和稳定。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享有共同的价值和文化对于维护共同体和社会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

(5)等级观念

按照保守主义的观点,在一个有机的社会中,社会地位的等级化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雇主和雇员、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儿童,这些都反映了不同的角色和责任。由此看来,等级制和不平等并不会导致冲突,因为社会使人们根据相互的义务和责任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当一个人的生活地位是由运气和偶然的出生所决定的时候,由此获得的荣耀和特权反倒使他具有了特别的责任,更加关心和在意不幸运的状况。

(6)权威观念

在权威的问题上,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总是自上而下来实施的。它是对没有知识、缺乏经验和教育的人的一种领导、指导和支持,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采取明智的行动。在保守主义的权威观念中,自然的(即天赋的)知识精英的思想曾经一度盛行,但是,现在,保守主义者们更加普遍地认为,权威和领导主要是经验和训练的结果。权威的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和基础,它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谁是权威?对他可以抱有什么期望?如果说自由必需与责任共存,那么,自由也必然以自愿接受义务和责任为内容。

(7)财产观念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此外,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最后,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3、社会主义

虽然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的平等派和掘地派,甚至更早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但是社会主义者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19世纪初期。作为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反动,社会主义代表了早期工业化过程中产业工人的利益。早期的社会主义正统理论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其目标是要消灭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公有制原则基础上建立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他被认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为19世纪的社会主义和20世纪的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

社会平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需分配、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的理论形式大体包括:

(1)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思想被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被认为代表了早期的手工业者和贫苦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是渴望克服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弊病的一种社会思潮。

(2)科学社会主义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分析历史和社会发展,阐发了一种宏观的历史发展观。根据这种科学的分析,社会主义不是从道义上应该取代资本主义,而是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

(3)革命社会主义

马克思以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分化。20世纪以列宁和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反对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坚持走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道路。列宁组建布尔什维克革命政党,1917年,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际形势,发动武装起义,取得革命成功。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各国共产党人以俄国共产党为核心,组建第三国际,形成共产主义阵营。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实行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斯大林主义极权模式”,后来遭到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和外部的普遍批评和谴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共产主义在东欧、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取得胜利,充实了共产主义阵营的力量。50年代以后,随着共产主义阵营内部争论的加剧,阵营最后分化,成员国家纷纷走上了独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改良社会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分化以后,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欧的重要理论形式就是改良的社会主义。改良社会主义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和平的议会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在20世纪以后,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目标不是推翻资本主义,而是使资本主义得到人性化的改造。

改良社会主义站在平衡市场和国家、平等和效率、个人和整体的立场上,力图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它看来,资本主义是创造财富促进繁荣和发展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和机制;所以,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实行分配方式的改造,使之按照道德原则而不完全是市场原则来分配社会财富,从而照顾受压迫者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平等。

改良社会主义早期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平等和正义的思想,后来,又深受现代自由主义“积极自由”思想、甚至古典保守主义有关社会责任思想的影响。在公共政策方面,混合经济(有选择地实行国有化)、经济管理(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实行全面就业的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国家是社会再分配的机制)被认为是改良社会主义的三大支柱。

改良社会主义又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间影响最大。它与现代自由主义一起,通过经济和社会干预,维持了西欧战后的长期繁荣。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经济不景气的普遍蔓延,改良社会主义内部的分歧和矛盾(维持资本主义和促进平等)也浮现出来。这使它逐步放弃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某些传统立场,向着市场化的价值和政策转变。进入90年代,改良社会主义的影响仍然在下降,其原因可能在于:(1)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的经济干预受到挑战;(2)国家工业化和计划经济以及高福利政策一直受到“新右派”的攻击,在不景气的经济条件下,它的弊病更加明显;(3)苏联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不仅使国家计划的可信度遭到打击,而且也使所有社会主义模式的威信普遍受到冲击。在这种背景下,“第三条道路”似乎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意识形态。

4、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有许多不精确的表述。原因在于第三条道路综合了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传统,包括现代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等。第三条道路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方案。美国民主党和克林顿政府宣称自己奉行的“第三条道路”,英国新党和工党和布莱尔也宣称自己走的“第三条道路”,德国、荷兰、意大利和新西兰也有同样的主张和说法。

就目前流行的说法,所谓“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新社会民主主义和后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倡导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和撒切尔、里根新保守主义(市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之外寻找新的政策支柱。

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宣称是一种“新革新主义”,它倡导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并把机会平等、个人责任、公民和社区动员作为其基础。同时,它提倡建立最小的“大政府”,将公共政策从以福利分配为核心转向以福利创造为核心。它反对商业补贴,主张政府应该培植条件,引导企业实现创新并使工人在全球化经济中变得更有效率。

5、其他意识形态

(1)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最初出现在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克鲁泡特金等人的思想中。后来,作为一种强调互助合作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之中。现代“社群主义”概念产生于20世纪后期,它被用来概括一种强调社区联系、强调环境和传统的积极价值以及共同利益的理论思潮。

严格地说,社群主义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意识形态,而是理论立场基本一致的不同意识形态的统称。左派社群主义包括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强调自由和社会平等;中派的社群主义包括社会民主主义和保守党的家长主义,强调相互的权利和责任;右派的社群主义包括新保守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强调权威和既有价值。20世纪80-90年代,社群主义由学者发展成为一种特别的政治哲学,其理论代表包括阿拉斯达尔·麦金太尔、迈克尔·桑德尔和阿米泰·安兹奥尼等。

社群主义被认为站在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对立面,致力于社群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相互协调,试图遏止由自由主义过分发展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消极影响。社群主义认为,个人的形成离不开社群环境,社群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人的基本归属;每个人不受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的限制,只为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而行动,必然破坏社会的整合和统一,损害作为个人存在之基础的社群公共利益。社群主义批评自由主义个人权利优先原则、自由放任原则和“弱国家”原则,坚持普遍的“善”(公意和公益)优先于个人权利,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益。认为如果需要,国家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私人利益。由于社群主义强调公共利益压倒一切,因此,它们的政治观点又被称为“公益政治学”。

(2)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它认为任何政治权威,特别是国家权威,不仅是“恶”的,而且是不必要的(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必要的恶”)。在无政府主义看来,权威与自由是对立的关系,国家权威意味着对自由和平等的冒犯。无政府主义对有组织的生活不抱希望,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理想主义。它对于任何现实的政治或政府都持一种批判和挑衅的态度。这种批判是和对互助、和平和和幸福的未来世界的幻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无政府主义者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自由的生活,在这种社会中,个人和集体的结合与合作得以实现,每个人过一种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就这一点来说,无政府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它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渴望人类摆脱一切现实社会的控制和不平等。

无政府主义唤起人们的个人反叛精神以及反对传统的精神,在言论和行动上,他们谴责战争、暴力、剥削、政治压迫、教育管制、宗教迷信以及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力干涉,声称“对无信义的统治者和骗人的导师们的反抗将无往而不胜”。无政府主义对传统价值给以全盘否定,提出妇女解放的口号,倡导教育自由,提倡废除结婚,因而也废除离婚。

无政府主义本身反对权威,反对政府和国家,因此,它也从不打算通过组建政党等常规的政治手段赢得政权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只是主张通过自由公社或其他社团来实现社会的无强制的自由组合。

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救世方案,它的目标是空想主义的: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然和谐;它的手段也是不现实的:个无政府人主义希望每个人自发地与国家、政府和权力进行斗争,与政府不合作,甚至采取个人恐怖的手段去破坏国家和政治权力;无政府共产主义则主张搞试验,希望大家自觉自愿地组成一个和谐的互助互利的集体。

然而,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却是一股推动社会不断向自由方向前进的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讲,无政府主义并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经济或政治理论,而是一种造反精神和反叛情绪。

(3)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相信民族国家至上的极右政治意识形态。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一度成为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德国希特勒政府以及其他军国主义和右翼独裁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一切为了国家”这一口号概括了它的全部思想。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法西斯主义认为个人必须完全融入国家和集体,为国家或种族感到自豪,无条件地效忠国家,为国家尽责,为国家牺牲和献身,成为国家的英雄,是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全部价值之所在。法西斯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以后所形成的西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全面反动。在“1789死了”的口号之下,理性主义、进步、自由、平等等价值均遭到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斗争、领导、权力、英雄主义和战争等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法西斯主义具有反派特性,完全可以用它所反对的东西来为它定性:它是反理性的,反自由主义的,反保守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反共产主义的。

(4)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是一种旨在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如果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主要体现为阶级之间的不平等,那么,女权主义则认为社会不平等首先是性别的不平等。女权主义关注性别基础上的政治和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一直是由男人所支配的“父权社会”,它由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和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所组成,他们只是由于性别的差异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消除社会不平等的首要目标就是消除性别歧视。为此,女权主义成立“意识觉醒”一类的组织,期望唤醒妇女为自己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5)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倡导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意识形态。

生态主义和环保主义并不完全等同。环保主义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通常关于自然世界的假设。它是大多数环境保护压力集团所持的观点。它也是许多政党可能接受的立场和姿态。相比之下,生态主义是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它以生态或生物为中心,给自然和星球以优先地位,所以,它不同于以往的以人类为中心或人道主义基础上的传统意识形态。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可能的缺陷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可能的缺陷

(二)民主可能的缺陷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造成“温和专制”民主制度以“公意”为重,以“公意”为先,这当然限制了“私欲”的膨胀。但是,对公共事务的过分热衷以及公共事务的无限扩展,又容易使个性淹没在一种“...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四)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统治模式的特征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统治模式的特征

(三)统治模式的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发展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发展的含义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程。按照政治发展的这一理解,可知政治发展具有以下基本含义:1、政治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基础的变化为前提的。政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政治参与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政治参与的作用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现代民主开始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是,就是从其民主的形式来看,资产阶级民主,尤其...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1、自由权利保障机制(1)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公民自由意志表达的媒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动...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发展的方式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发展的方式

(二)政治发展的方式1、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作为政治关系质变过程的政治革命,...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政治具有特定的社会作用和地位,这种作用和地位是通过与其它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因此,只有把握政治与其它社会现象的联系和作用中,才能把握政治的社会地位。1、政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