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二)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美国大约在1928年开始了第一波的民主化,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其他国家也逐渐扩展了选举范围,确立了总理(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瑞士、英国的海外领地、法国、大不列颠和几个较小的欧洲国家在跨入20世纪之前就已经开始向民主过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不久,意大利和阿根廷的政权也多少有点民主的性质。在第一次大战之后,新独立的爱尔兰和冰岛成为民主国家。大约在20纪30代初第一波民主化完全结束之后,西班牙和智利也加入了民主化的行列。在这100多年的时间内,总共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至少是最低限度的全国性民主制度。

第二波民主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的占领促进了民主制度在西德、意大利、奥地利、日本和韩国的确立。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期,土耳其和希腊开始了民主化过程。在拉丁美洲,乌拉圭在战争期间回到了民主体制。巴西和哥斯达黎加则在40年代末期转向民主。阿根廷、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在1945年和1946年的选举产生了普选产生的政府。在50年代末,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也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建立了民主制度。此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以色列、尼日利亚等国也开始了民主制度。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首先出现在南欧。在葡萄牙于1975年结束独裁后的15年间,民主政权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30个国家取代了威权政权。在葡萄牙政变后的三个月,统治希腊的军政权被文官政府接管。同年11月20日,佛朗哥结束了其在西班牙的独裁统治,此后,西班牙在新国王胡安·卡洛斯和首相阿尔多夫·苏亚雷斯的领导下,拟定了新宪法,并进行了议会选举。

到70年代末,民主化的浪潮涌入拉丁美洲,厄瓜多尔(1977年)、秘鲁(1978年)、玻利维亚(1982年)、洪都拉斯(1982年)、阿根廷(1983年)、乌拉圭(1984年)、巴西(1984年)、萨瓦尔多(1984年)、危地马拉(1984年)等国都相继开始了民主化运动。亚洲也开始了民主化的浪潮,包括菲律宾(1986年)、韩国(1987年)、中国台湾(1987年)、巴基斯坦(1988年)、土耳其(1988年)等。到8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也席卷了东欧世界,包括匈牙利(1988年)、波兰(1989年)、东德(1989年)、罗马尼亚(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保加利亚(1990年)、蒙古(1990年)等国。西半球的墨西哥(1988年)、智利(1988年)、巴拿马(1989年)、尼加拉瓜(1990年)、海地(1990年)等国也开始了民主化。在非洲和中东,尼日利亚(1979年)、塞内加尔(1990年)、突尼斯(1990年)、阿尔及利亚(1990年)、埃及(1990年)、约旦(1990年)、尼泊尔(1990年)、阿尔巴尼亚(1990年)等都出现了民主化的倾向或运动。民主化第三次浪潮主要包括了俄国、东欧、东南亚、拉美等国家,其中,东南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主力。而韩国,菲律宾被认为是自由民主的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被认为是半民主国家。

三次民主化浪潮的特点比较

政治背景

内因外因关系

民主化

第一次

取代绝对君主制和贵族制统治

西方文化和专制实践的自然演化

暴力革命

第二次

取代法西斯统治、殖民地统治或个人军事独裁统治

通过外部压力和非殖民化实现

军事战争

第三次

取代一党制、军人政体或个人专制统治

内部民主条件发育成熟的自然结果,证明民主价值超越文化界限,得到世界认同

妥协、选举:非暴力的和平转变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现代民主理论模式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现代民主理论模式

(三)现代民主理论模式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从历史和理论发展逻辑来说,直接参与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态,这种理论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统治,即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实现途径就是大众直接参...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二)政治合法性的基础1、政治正义观。人们的正义观念有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内容是就是政治正义观。政治正义观的主题是政治秩序的基本框架,也就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发展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发展的含义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程。按照政治发展的这一理解,可知政治发展具有以下基本含义:1、政治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基础的变化为前提的。政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特性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主体指的是行使政治权力的个人和机...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辨析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辨析

(三)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辩析在政治生活中,国家与政府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的关系体现在:(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秩序的维护、人民生...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善治模式的特征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善治模式的特征

(四)善治模式的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只...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结构形式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结构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在政治学中,区分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主要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