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二)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美国大约在1928年开始了第一波的民主化,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其他国家也逐渐扩展了选举范围,确立了总理(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瑞士、英国的海外领地、法国、大不列颠和几个较小的欧洲国家在跨入20世纪之前就已经开始向民主过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不久,意大利和阿根廷的政权也多少有点民主的性质。在第一次大战之后,新独立的爱尔兰和冰岛成为民主国家。大约在20纪30代初第一波民主化完全结束之后,西班牙和智利也加入了民主化的行列。在这100多年的时间内,总共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至少是最低限度的全国性民主制度。

第二波民主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的占领促进了民主制度在西德、意大利、奥地利、日本和韩国的确立。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期,土耳其和希腊开始了民主化过程。在拉丁美洲,乌拉圭在战争期间回到了民主体制。巴西和哥斯达黎加则在40年代末期转向民主。阿根廷、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在1945年和1946年的选举产生了普选产生的政府。在50年代末,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也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建立了民主制度。此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以色列、尼日利亚等国也开始了民主制度。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首先出现在南欧。在葡萄牙于1975年结束独裁后的15年间,民主政权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30个国家取代了威权政权。在葡萄牙政变后的三个月,统治希腊的军政权被文官政府接管。同年11月20日,佛朗哥结束了其在西班牙的独裁统治,此后,西班牙在新国王胡安·卡洛斯和首相阿尔多夫·苏亚雷斯的领导下,拟定了新宪法,并进行了议会选举。

到70年代末,民主化的浪潮涌入拉丁美洲,厄瓜多尔(1977年)、秘鲁(1978年)、玻利维亚(1982年)、洪都拉斯(1982年)、阿根廷(1983年)、乌拉圭(1984年)、巴西(1984年)、萨瓦尔多(1984年)、危地马拉(1984年)等国都相继开始了民主化运动。亚洲也开始了民主化的浪潮,包括菲律宾(1986年)、韩国(1987年)、中国台湾(1987年)、巴基斯坦(1988年)、土耳其(1988年)等。到8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也席卷了东欧世界,包括匈牙利(1988年)、波兰(1989年)、东德(1989年)、罗马尼亚(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保加利亚(1990年)、蒙古(1990年)等国。西半球的墨西哥(1988年)、智利(1988年)、巴拿马(1989年)、尼加拉瓜(1990年)、海地(1990年)等国也开始了民主化。在非洲和中东,尼日利亚(1979年)、塞内加尔(1990年)、突尼斯(1990年)、阿尔及利亚(1990年)、埃及(1990年)、约旦(1990年)、尼泊尔(1990年)、阿尔巴尼亚(1990年)等都出现了民主化的倾向或运动。民主化第三次浪潮主要包括了俄国、东欧、东南亚、拉美等国家,其中,东南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主力。而韩国,菲律宾被认为是自由民主的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被认为是半民主国家。

三次民主化浪潮的特点比较

政治背景

内因外因关系

民主化

第一次

取代绝对君主制和贵族制统治

西方文化和专制实践的自然演化

暴力革命

第二次

取代法西斯统治、殖民地统治或个人军事独裁统治

通过外部压力和非殖民化实现

军事战争

第三次

取代一党制、军人政体或个人专制统治

内部民主条件发育成熟的自然结果,证明民主价值超越文化界限,得到世界认同

妥协、选举:非暴力的和平转变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观念的变革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观念的变革

(二)民主观念的变革从古希腊时代至今,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从概念提出到付诸实践而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早,民主差不多被当成一个贬意词来使用;今天,民主被视为一种普遍的价值,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政治科学化的难题和局限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政治科学化的难题和局限

(二)政治科学化的难题和局限1、数据问题:科学研究需要有精确的数据和可观察的实验。但是,无论如何,人类不像可以送入实验室的蝌蚪,也不像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究竟如何获得关于人类行为的“经验性”数据...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意义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意义

(二)市民社会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社会权力的多中心和组织的多元化为特征。而一个多元的市民社会按照不同的职业、利益要求、生活志趣、...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一般程序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一般程序

(三)选举的一般程序  1、划分选区选区是指选民开展选举活动的区域单位。通常是把全国划分为若干选区,以便进行选举活动。划分选区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行政区原则,即按行政区来划分选区。如美国就是以州或以...

《政治学原理》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政治学原理》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政治学原理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    级:国家开放大学  编制使 用 说 明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文明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文明的含义

(一)政治文明的含义政治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从狭义上看,政治文明并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秩序的存在,它更指一种良好的政治秩...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三)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政治文明特别是近代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