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政治合法性危机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三)政治合法性危机

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它主要存在三种情况:(1)政治共识的危机;(2)政治制度在人们的观念中失去了其正义性;(3)政治体系的低效率,它无法实现人们的利益。这三种合法性危机对于政治秩序有着不同的意义。

1.单纯的执政危机。

单纯的执政危机主要发生在下面这种情况:人们存在着相同的政治共识,并且现存的政治制度符合着这一政治共识及其相应的政治正义观念,但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效率失去了信任,认为需要改变执政者以实现政治体系的效率以及人们的利益。这时合法性危机仅仅发生在政治体系的效率层面,有可能引发的政治行动有:弹劾、投不信任票等。如果在现存的政治体系没有合法途径来解决执政危机,则有可能发生政变甚至起义。执政危机它所关系到的只是执政者的地位问题,并未危及整个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

2.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

当人们普遍存在着政治共识,但是认为当前的政治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和符合人们的政治共识时,就发生了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的发生一般还伴有政治体系的效率危机,但从根本上说,人们对现存的一些政治制度失去了信任与支持,并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治改革。

3.政治共识的危机。

政治共识的危机指人们在政治秩序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彼此的政治正义观存在深刻的冲突。政治共识的危机主要发生在社会急剧变迁,代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阶级与代表旧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阶级在政治的基本问题上持相互冲突的看法。这些相互冲突的看法威胁着现存的政治秩序,有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政治秩序。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二)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1、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首先,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具体说来,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类型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类型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1、根据政治文化的特性来划分政治文化类型研究的主要成果来自于阿尔蒙德和维巴。根据比较研究,他们把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即地域型政治文化、顺从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基本原则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基本原则

(二)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规则普遍选举是指凡达到选举年龄的公民皆可参加选举,除了由于某些疾病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等因素受到限制的公民外,所有公民均应享有选举权。现代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对普遍选...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意义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意义

(二)市民社会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社会权力的多中心和组织的多元化为特征。而一个多元的市民社会按照不同的职业、利益要求、生活志趣、...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善治模式的特征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善治模式的特征

(四)善治模式的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只...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含义

(一)市民社会的含义从广义而言,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这些组织和团体包括政党组织、家庭组织、宗教...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统治模式的特征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统治模式的特征

(三)统治模式的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的涵义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的涵义

(一)国家的涵义1、若干国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的联合体,它是为了达到完美的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古罗马的西塞罗认为,国家是由许多社会团体,基于共同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