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三)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一种制度作为一整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可以视为特定利益关系的凝固化。也就是说,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或者说讨价还价)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一)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1、行为主义的定义“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2、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点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特性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主体指的是行使政治权力的个人和机...

《政治学原理》2019秋期末综合练习与答案(3)

《政治学原理》2019秋期末综合练习与答案(3)

政治学原理2019秋期末综合练习与答案(3)一、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4、试述政治权力的特性。5、试...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构成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构成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一)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作为人们主观精神现象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的构成相当复杂。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民主的含义

(一)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 、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1、自由权利保障机制(1)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公民自由意志表达的媒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动...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

(一)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