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所谓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

权利观念起源于17和18世纪,最早来自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的思想,尤其被社会契约论者所广泛使用。自然权利观念是个人权利观念的表述,是权利观念的最早的理论形态。自然权利(或称之为个人权利观念)被提出来是要解决社会政治的一个根本问题:政治共同体的起源和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就是:政治服从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服从公共权力?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要解决一个政治合法性的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这被认为是较为激进的主张,但基本上还属于个人权利观念的范畴)。

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如果说第一和第二代权利基本属于个人权利观念范畴,那么,第三代权利则过渡为团体权利观念。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如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等权利)、政治参与(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和社会平等(如种族、民族、性别、教育等方面平等权利以及平等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三个方面的权利。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构成

《政治学原理》第八章 政治文化的构成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一)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作为人们主观精神现象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的构成相当复杂。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

(三)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

(一)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  1、选举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在国家的选举中,选举一般是指选举国家代议机关...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政治秩序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政治秩序的含义

(一)政治秩序的含义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在这一概念中,包含几个关键的要素:第一,政治秩序是一种政治生活的状态,它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 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 、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的涵义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 国家的涵义

(一)国家的涵义1、若干国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的联合体,它是为了达到完美的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古罗马的西塞罗认为,国家是由许多社会团体,基于共同的...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二)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1、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首先,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具体说来,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