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案例2 镇南关大捷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案例2 镇南关大捷

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顺化条约》,意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慈禧太后下诏向越南派兵,中法战争开始。1883年12月,清军在越南北部失败,影响所及,后来广西前线的清军军心涣散,全线瓦解,法国趁势占领镇南关。当时情势对清朝不利,在英国人调停下,在天津订立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双方保证越南的独立地位,中国开放中越边境与法国通商。

但当时发生了十一起偷袭法国驻军的事件。法国公使震怒,法国派出舰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歼灭福建水师及部分南洋水师主力舰,同时占领澎湖,并试图登陆、占领台湾。法国陆军攻入中越边境镇南关(现名友谊关)。清政府 正式向法国宣战。

1884年底,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军达3个月之久,城中法军几乎弹尽粮绝。但随着法国援兵的到来,宣光未能攻克。1885年2月,法国再次增兵越南,在法军统帅波里也指挥下,集中两个旅团约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即占领战略要地谅山。2月23日,法军进犯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得意地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广西军民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作为对法国侵略军的回答。由于潘鼎新的战败,清政府革去他广西巡抚职务,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冯子材决心“保关克谅”,并相机出击收复北圻各城。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根据前线清军各部之间多存派系门户之见的情况,首先召集前敌诸将晓以大义,使各将领在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各将领共推冯子材为前敌主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军的行动。冯子材率军从镇南关退至文渊(关外15公里处)、谅山,准备组织新的进攻。冯子材亲自爬山涉水勘察地形,并亲督士卒用土石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7尺、宽4尺的土石长墙,横跨于东西山岭之间,墙外挖成深4尺的壕堑,并在东西山岭修建堡垒多座,形成一个完备的山地防御阵地体系。在兵力部署上,是时,广西前线清军共有90余营4万余人,分驻于镇南关至龙州一线。冯子材 亲率所部萃军9营扼守长墙及两侧山岭险要,充作第一梯队,担任关前隘主阵地正面防御。总兵王孝祺部8营屯冯军之后为第2梯队;湘军统领王德榜部10营屯关外东南的油隘,保障左翼安全并威胁敌之后路;冯子材另以所部5营屯扣波,保障右翼安全;广西提督苏元春部18营,屯关前隘之后2.5公里的幕府为后队;另有12营屯凭祥机动。总计前线兵力约60余营,3万余人,一切准备就绪。

1885年3月中旬,冯子材得悉法军将经扣波袭艽封、攻牧马,绕出镇南关之北,急调兵力前往扣波和艽封,挫败了法军迂回的企图。23日晨,法军第2旅千余人趁浓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另以千余兵力屯于关外作预备队。法军主力在炮火掩护下,攻占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指挥所部顽强抵抗,一面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前来接应,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法军。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卫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情感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法军的前进。

战至中午,终将中路法军击退。与此同时,陈嘉部、蒋宗汉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傍晚时分,王德榜在击溃敌之增援部队及消灭其运输队后,从关外夹击法军右侧后,配合东岭守军夺回被占堡垒。这时,王孝祺也击退沿西岭进攻之敌,并由西岭包抄敌后,使其腹背受敌。法军三面被围,死伤近300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谅山。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后 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

问题:

1、为什么说中法战争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之战?

解析:

1885年,老将冯子材在中越边境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大败法军,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清朝一度掌握了主动的局面。但清朝害怕继续作战不利,遂未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继续追击,扩大战果,而是强行撤兵,在清朝保有某种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求和,并以军事胜利为资本加紧谈判。法国为挽救颓势则乘势抓住时机,同清朝签订了对自己有利 的《中法新约》,在作战失利的条件下反而取得了侵略权益。这一结果被史学家称为“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或说中国“军事胜利,外交失败”,并因此而广受诟病。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疑难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疑难解答

一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的认识?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西方列强用大炮揭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在隆隆炮声中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中国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案例 重返联合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案例 重返联合国

一案例 重返联合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美、英、苏等国共同作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结束后,在中、苏、美、英、法等国的倡议下,一个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1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1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一案例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36年)春天,广州城里正举行府试考秀才。当时,20几岁的洪秀全也来广州参加考试,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位西洋传教士及一位充当翻译的中国人,正在散发一种小册子,洪秀全高兴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五 案例2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五 案例2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

一案例2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傅作义最初考虑“罢战求和”的路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的亲信人的也尚难猜中,就是按照傅作义头脑中设想的“和”,要成为事实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阻力。傅作义说,争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疑难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疑难解答

一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专题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一背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 中国迈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40 多年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2 《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案例2 《天朝田亩制度》

一案例2:《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农民政权,废除封建剥削,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于咸丰三年(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咸丰十年又曾重刻刊行。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案例2 “三只兔子”会北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案例2 “三只兔子”会北大

一案例2:“三只兔子”会北大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已经闻名遐迩。胡适曾说过一句俏皮话:“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这“三只兔子”分别是蔡元培、陈独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