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五 案例2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案例2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

傅作义最初考虑“罢战求和”的路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的亲信人的也尚难猜中,就是按照傅作义头脑中设想的“和”,要成为事实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阻力。

傅作义说,争取和平解放,我是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的。一个是和共产党打了几年仗,不了解我的人可能要打死我;二是蒋介石和他的嫡系部队,随时都会杀害我;三是咱们内部不了解情况的人,也可能要打死我。傅作义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特务、中央军在北平横行,很多是他控制不了的。比如1949年1月6日,国防部次长郑介民来北平时,国民党第34集团军总司令李文就悄悄地给他递信,密告傅作义的行动。在国民党的高级军政人员中,固然大多数都认为和平是条生路,但也不尽然。傅作义的老上司阎锡山就是死硬分子,北平被围的同时,太原也同时被围。解放军通过邯郸起义的高树勋将军,策动国民党第30军军长黄樵松起义。黄接到徐向前、高树勋的信后,当即决定起义。但其部下第27师师长戴炳南告密,阎锡山诱捕黄樵松,并逮捕了接应起义的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参谋处长晋夫。1948年12月27日,黄、晋二人在南京被杀。阎锡山在北京有自己的私人代表,耳目很多,一有风声就会随时会向国民党的特务组织通风报信。这些都不能不防。而傅作义的下属是否都会同意他的选择,部队能不能稳定下来,也很不确定;中央军这时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傅作义的部队,而且都驻守北平的关键位置,第13军还曾有反对和平的军队哗变。这一切对于傅作义来说,都是重重难题。

1948年12月15日,傅作义秘密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主要议题是征求部下的意见:未来的路怎么走。年轻气盛的第311师师长孙英年出口就说:“打!”傅作义问,你能打几下?孙英年想了想说:只能打一下半。傅作义接着问:“一下半完了怎么办?”孙英年说:“不成功便成仁!”傅作义反问道:“我们打仗就是为了死吗!”傅作义语重心长地说:“北平唯一的办法是和平,军事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了。人家共产党公布了土地法大纲,就不应该再打仗了。我们的土地局几年也想不出个办法,就是有办法,也不能实行。这些年来我们就是给地主做了看家护院的打手,能分他们的土地吗?”孙英年还不服说:“那总司令一年前为什么不带我们走这条道路呢?”傅作义厉声说:“一年前我说今天的话,会有人掏枪打死我,也许就是你!”但孙英年对和平通电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哀鸣”,傅作义无可奈何地宣布散会。尽管傅作义的部下忠心,拥护他,但要完全驾驭他们仍然十分艰难。一个多月后,傅作义部下的认识才逐渐转变,他们相信傅作义多年的威望,决定跟他走和平道路。同时,傅作义把城内部队的中央军分散调开,以确保不发生兵变,并命令孙英年监视中央宪兵三团特务和城内的各项防务,力求把北平完整地交给解放军。的确,实现和平,不仅对傅作义及其部下是180度的大转弯,就是对共产党的干部官兵,也是180度的大转弯。双方多年打仗都打红了眼。和平接管后,有的战士想不通。一次邓宝珊要进城开会,战士们问他是不是反动派,邓宝珊说:“是反动派,过去是,现在反不动了。”他被扣留了几个小时,陶铸来了才解围。

即便是双方军队交接完毕后,对未来命运不确定的情绪在傅作义及其部下的心中还在延续。孙英年接受改编出城后,到傅作义的住处辞行,说他要开赴新驻地杨柳青,傅作义沉默不语很长时间。傅作义最后嘱咐他听解放军的话,好自为之,不要犯错误,今后还有事业。傅作义破例把他送出门,孙英年“怀着像一个远嫁的女儿、又不知婆家是什么样的心情离开了他”。这大概是他们共同的情绪。

问题:

1、毛泽东为什么说“(傅作义)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2、为什么说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

解析:

北平实现和平的关键在于傅作义将军。1947年底,傅作义出任华北“剿匪”总司令,拥兵30年的傅作义坐镇北平、掌控华北,他手握四个兵团、12个军、60万重兵,对华北五省二市实行党政军一统领导。让傅作义交出军队、放下武器,无论对一个国民党著名战将,还是对一个掌握军政实权的封疆大吏,这无疑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1948年10月到12月的三个月,是傅作义终日痛苦、难下决心的三个月。1949年1月16日下午,在和平抉择的最后关头,傅作义发请贴请北平的学者名流到中南海聚会。当时的文化名人有徐悲鸿、朱光潜、许德珩等20多人。傅作义诚恳地说:局势如何?想听各位意见,以作定夺。徐悲鸿说:当前形势,战则败,和则安,这已是目前常识问题。社会名流关于时局的看法对傅作义发生了重要影响。最终爱国爱民的政治准则,使傅作义决心将民族的利益置于领袖与集团的利害计较之上。通过谈判,傅作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胜利结束了平津战役,达到了歼灭和改编华北国民党军52万多人的预期目的,解放了华北地区;它创造的解放国民党军队的“北平方式”成为后来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的范例;它使驰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的定都奠定了基础。

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随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前往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拜见中共中央领导人。傅作义一行在西柏坡期间,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会见中,傅作义显得有些激动和紧张,毛泽东风趣地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北平和平解决最好,你这是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假如说,你过去有错的话,那么现在功过权衡,还是功大于过,也是有功人员……”“和平解放北平最好,你带个好头,立个大功。今后的事,可能还不少。你可以向你的部下讲清楚,既然是和平解决,你原来的部队要进行改编,将来你们都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了,和解放军一样看待,决不歧视。你知道,我们历来说话是算数的。”

一席话,使傅作义心里的疑团解开了,忐忑不安的心情变得坦然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作义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傅作义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专题一 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一背景历尽沧桑却传承不绝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已延续两千多年,但至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潜伏着许多危机,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 疑难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 疑难解答

一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原因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原因二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疑难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疑难解答

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概括总结: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他们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专题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一背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 中国迈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40 多年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案例2 镇南关大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一 案例2 镇南关大捷

一案例2 镇南关大捷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顺化条约》,意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慈禧太后下诏向越南派兵,中法战争开始。1883年12月,清军在越南北部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案例4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案例4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案例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1年7月23日,中国国内各地的共产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在上海当时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疑难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疑难解答

一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