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处于迅速发展期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正是因为其巨大的可生长空间,决定了他们是可接受教育的,可被塑造的人。

(1)学生是未完成的人

人出生之后只能说是一个自然人,即自然具备种族遗传特征的人,但是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还需要具备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特征。经过后天的社会环境熏陶和教育培养,人就逐渐完成了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无论是幼儿期还是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人迅速生长的高峰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急速发展中,他们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品德、观念、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受外部影响较大,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给教育留下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将组织起有利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优良品德形成到各种技能获得,均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培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儿童

(1)学生是儿童

学生是人,未来会成长为成年的具备社会性的人,但现在却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而是具有其自身独特年龄特点,独特身心发展水平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童性”,而不能以忽视学生当下的生活为代价去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认知领域或是情感领域,或者是动作技能领域,都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特征。认识并尊重这些特点,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一方,那么就曲解了教育的真义。教育内容经过教师的传授进入学生的头脑,再到学生彻底理解掌握是需要个体进行再加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情感等等均要参与进来,发挥自身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像个容器一样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盛装起来。在现代社会,学生的主体意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比以往的学生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教育不是压制他们的主体性,而是为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精神的主动发展。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2.课程标准 ★

《教育学》第6章 第2节 课程规范 2.课程标准 ★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对相应课程的基...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认识的来源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个方面,所谓间接经验,即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1.班主任及其任务

《教育学》第9章 第3节 班主任 1.班主任及其任务

1.班主任及其任务一、何谓班主任在我国学制的框架内,中小学每一个年级的学生是按照一定数额平均分配到“班级”来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因此,“班级”成为分担学校教育职能的一个基本职能机构。“班”既是教学的组织...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前听我说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认知目标1.理解什么是教育,从古今中外教育家及教育名著中,摘出关于教育的论述,并通过分析,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与认识。2.能够说出在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一些中外...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2.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的要素有哪些呢?在各种关于教学的要素论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 “四要素”、 “五要素” 说,还有“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从“三要素”到“七要素”外延不断扩展,但实...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教育学》第5章 第3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教材上介绍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2019年2月我国新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制定的...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3.教育目的的类型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总结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可将其分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学》第2章 第2节 教育的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

3.教育的社会功能(1)经济功能①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生产高的劳动能力;②促进经济增长: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他推算出美国从1929年到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教育投资做出的贡献,从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