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处于迅速发展期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正是因为其巨大的可生长空间,决定了他们是可接受教育的,可被塑造的人。

(1)学生是未完成的人

人出生之后只能说是一个自然人,即自然具备种族遗传特征的人,但是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还需要具备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特征。经过后天的社会环境熏陶和教育培养,人就逐渐完成了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无论是幼儿期还是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人迅速生长的高峰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急速发展中,他们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品德、观念、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受外部影响较大,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给教育留下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将组织起有利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优良品德形成到各种技能获得,均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培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儿童

(1)学生是儿童

学生是人,未来会成长为成年的具备社会性的人,但现在却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而是具有其自身独特年龄特点,独特身心发展水平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童性”,而不能以忽视学生当下的生活为代价去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认知领域或是情感领域,或者是动作技能领域,都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特征。认识并尊重这些特点,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一方,那么就曲解了教育的真义。教育内容经过教师的传授进入学生的头脑,再到学生彻底理解掌握是需要个体进行再加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情感等等均要参与进来,发挥自身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像个容器一样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盛装起来。在现代社会,学生的主体意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比以往的学生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教育不是压制他们的主体性,而是为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精神的主动发展。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一、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如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当...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教育学》第3章 第1节 对人的科学认识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

1.教育对象的科学定位 ★教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我们每个学习教育学的人都应了解的重要问题,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它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1.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 一、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开发1.课程层次与开发★★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开发1.课程层次与开发★★

1.课程层次与开发★★课程开发一般是指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的相关现实条件和目标,权衡并依据一定价值取向,对课程中的各要素及其整体做出决定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呈现出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主体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三...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学》第2章 第1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3.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教育普及化,即打破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人的限制,剔除对人接受教育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制约,保证每一个社会公民...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4.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一、全面教育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个人全面发展同教育联系起来,创造了全面教育思想。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强调要“教育、训练和...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

3.学生的非智力差异与教育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通常表现为方向、性质、强度等方面的差别。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教育学》第4章 第4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

1.德育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必须实施全面教育。全面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事实上,各育都是教育,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德育即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