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处于迅速发展期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正是因为其巨大的可生长空间,决定了他们是可接受教育的,可被塑造的人。

(1)学生是未完成的人

人出生之后只能说是一个自然人,即自然具备种族遗传特征的人,但是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还需要具备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特征。经过后天的社会环境熏陶和教育培养,人就逐渐完成了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无论是幼儿期还是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人迅速生长的高峰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急速发展中,他们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品德、观念、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受外部影响较大,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给教育留下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将组织起有利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优良品德形成到各种技能获得,均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培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儿童

(1)学生是儿童

学生是人,未来会成长为成年的具备社会性的人,但现在却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而是具有其自身独特年龄特点,独特身心发展水平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童性”,而不能以忽视学生当下的生活为代价去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认知领域或是情感领域,或者是动作技能领域,都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特征。认识并尊重这些特点,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一方,那么就曲解了教育的真义。教育内容经过教师的传授进入学生的头脑,再到学生彻底理解掌握是需要个体进行再加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情感等等均要参与进来,发挥自身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像个容器一样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盛装起来。在现代社会,学生的主体意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比以往的学生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教育不是压制他们的主体性,而是为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精神的主动发展。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国开学习网00924《教育学》怎么学

国开学习网00924《教育学》怎么学

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成绩为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中,任务1-4...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育学》第4章 第2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一、工场手工业分工与人的片面发展(1)个人片面发展的历程考察人的发展是个社会历史过程,人的发展走过“原始的丰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开始了片面发展的历程。三次社会...

《教育学》第7章 第4节 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

《教育学》第7章 第4节 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定义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教学目的、遵循一定教学规律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

《教育学》第9章 第1节 教师概述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保障教师的正当教育权?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教师谭老师,因在课堂上制止学生下五子棋未果,学生和他发生肢体冲突,抢走老师手中的教鞭,对老师动起手。事后,见学生毫无诚意地道歉,老师...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概述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概述

1.课程评价概述一、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地说,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课程方案、课...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定义 ★★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定义 ★★

1.教育目的的定义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教育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也具有目的性。从教育的产生看,人类在共同的生...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教育学》第7章 第8节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一、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如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当...

《教育学》第9章 教师 学前了解

《教育学》第9章 教师 学前了解

学前了解有人预言未来的社会中人工智能将可以取代大部分的职业,包括教师。那么,是不是这样教师职业就会真的逐渐消失,为人工智能所替代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第九章的学习吧,学习过后相信大家心中就会有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