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处于迅速发展期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正是因为其巨大的可生长空间,决定了他们是可接受教育的,可被塑造的人。

(1)学生是未完成的人

人出生之后只能说是一个自然人,即自然具备种族遗传特征的人,但是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还需要具备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特征。经过后天的社会环境熏陶和教育培养,人就逐渐完成了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无论是幼儿期还是青少年时期,都是一个人迅速生长的高峰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急速发展中,他们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品德、观念、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受外部影响较大,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给教育留下了大有可为的空间。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将组织起有利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优良品德形成到各种技能获得,均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培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儿童

(1)学生是儿童

学生是人,未来会成长为成年的具备社会性的人,但现在却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而是具有其自身独特年龄特点,独特身心发展水平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童性”,而不能以忽视学生当下的生活为代价去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认知领域或是情感领域,或者是动作技能领域,都表现出与成人不同的特征。认识并尊重这些特点,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一方,那么就曲解了教育的真义。教育内容经过教师的传授进入学生的头脑,再到学生彻底理解掌握是需要个体进行再加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情感等等均要参与进来,发挥自身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像个容器一样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盛装起来。在现代社会,学生的主体意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比以往的学生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教育不是压制他们的主体性,而是为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精神的主动发展。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4.学校管理的任务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4.学校管理的任务

4.学校管理的任务第一,使学校管理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职务与权力相互对应;第二,使学校管理者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第三,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学》第7章 第1节 教学概述 2.教学的基本要素

2.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的要素有哪些呢?在各种关于教学的要素论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 “四要素”、 “五要素” 说,还有“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从“三要素”到“七要素”外延不断扩展,但实...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1节 德育及其目标和内容1.德育的概念

1.德育的概念一、为什么要研究德育因为德性是做人的根本!学校良好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要造就人良好的德性。因此,培养良好的德性是教育对人性发展的一个根本所在。教育学作为一门培养人的...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听我说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听我说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认知目标1.理解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能说出社会制约教育表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现实,能理解并能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内容进行评价;3.能列举出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情...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教育学》第4章 第1节 教育目的概述 3.教育目的的类型

3.教育目的的类型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总结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可将其分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3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个别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着身心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是因材施教的条件和依据。让我们...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7.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7.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7.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基本思想或逻辑架构,即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逻辑主线。揭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透过构成教育学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抓住统整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实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

《教育学》第7章 第3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心理准备阶段学习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2)感知知识阶段书本知识是前人生活实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