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7章 第4节 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一、教学原则的定义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教学目的、遵循一定教学规律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教学原则是人们主观地根据教育规律制订的,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二、主要的教学原则
名称含义贯彻要求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8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标签: 教育学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教育学》第10章 学生 第1节 对学生的科学认识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1.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处于迅速发展期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正是因为其巨大的可生长空间,决定了他们是可接受教育的,可被...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

案例讨论2:五元钱引发的“德育”思考情景故事学生宋某捡到了五元钱,不想上交,想买食品与同学分享,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同学们上交的钱很少能找到失主,说不定最后让老师花掉了。班主任李老师找他谈这个问题。宋某...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1.德育过程的多样性★★

《教育学》第8章 德育 第2节 德育的过程及理性把握1.德育过程的多样性★★

1.德育过程的多样性★★德育过程即品德教育具体确定与实施展开的过程。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都离不开相应的工作过程。在教育实践中,德育过程具有各不相同的表现样态,需要在实践中予以一定的区分和把握。独...

《教育学》第7章 第7节 教学的基本环节1.教学的基本环节

《教育学》第7章 第7节 教学的基本环节1.教学的基本环节

1.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来说,教学环节主要有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等。一、备课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主要是备课程标准与备教材、备学生与备...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3.教学管理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2节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3.教学管理

3.教学管理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包括与学生相关的教学事务管理及与教师相关的教学事务管理两个方面。...

《教育学》第9章 第2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教育学》第9章 第2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

2.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的涵义,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方面,从教师教育角度,其涵义是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提升其...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4.课堂教学评价★★

《教育学》第6章 第3节 课程评价4.课堂教学评价★★

4.课堂教学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4.学校管理的任务

《教育学》第11章 学校管理 第1节 学校管理概述 4.学校管理的任务

4.学校管理的任务第一,使学校管理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职务与权力相互对应;第二,使学校管理者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第三,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