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第二章 本章小结
【案例解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在本章卷首的案例中,强强爸爸所持的观点倾向于敏感期理论,但是他并不了解敏感期的具体内容,同时也夸大了敏感期的作用;而强强妈妈则包含成熟势力理论的观点,认为要遵循孩子先天的生理成熟因素,但是又夸大了遗传的生理作用,也忽视了保育与教育工作在婴幼儿成长中的作用。可见,婴幼儿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章回顾】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由3种成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0~3岁婴幼儿主要处于心理性发展的口腔期和肛门期。
埃里克森将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0~3岁主要为:婴儿期(0~18个月),心理社会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儿童早期(18~48个月),心理社会危机是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蒙台梭利认为存在8个儿童发展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和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认为,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主要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实现认知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进而发展图式和组织;0~3岁婴幼儿的认知主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思想主要有社会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和儿童的“大纲”。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环境体系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