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网《社会医学》第九章 第三节 中国的卫生策略
第三节 中国的卫生策略
1949年秋,我国确立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总方针,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保证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面向农村、工矿,依靠群众,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1950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卫生工作三大原则:面向工农,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1952年年底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讨论并总结了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列入我国卫生工作的原则。这四大原则被称为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
根据形势的发展及卫生工作改革的深化,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将卫生工作方针调整为“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为“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为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新时期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是“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以下简称医改)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议题。2006年9月底,国家启动医改,成立了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药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出任双组长。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工作任务,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探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对新一轮医改进行了系统的部署,至此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
(一)总体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4个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和健全完善的卫生法律制度体系。
(二)重点任务
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分级诊疗是新医改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推进医联体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远程医疗是推进分级诊疗的三个主要抓手。
2.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
在全方位降低药品价格的基础上,推动耗材加成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收入结构。
3.逐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保障范围从部分人群到全部人群、保障方式从单一制度到多层保障的转变,提升城乡居民大病保障水平。
4.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向全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预防、治疗、康复等有机衔接,融合发展,形成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理念的体系框架。
(三)医改的成就
截至2019年,医改取得了如下成就:
1.政府对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9年的5%提升到2017年的6.4%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超过总人口的9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到2017年下降至29%,预计2030年将继续降至 25%;
2.不同收入水平省份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差距大幅度缩小,人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1.9/10万下降到 17.8/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8‰下降到5.6‰;
3.政府出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全体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不断扩充;
4.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5.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有效衔接;
6.转变了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筹资模式,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药品加成,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做了深刻阐述,大会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全文共29章。该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快建设人类资本强国。该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建设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
(1)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
(3)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
(4) 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为7.5‰、9.5‰、18/10万。
(5)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机构布局,推动功能整合和服务模式创新。
(6)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7)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
(8)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1.知道中国卫生策略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