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社团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一)社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

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当今西方社会中最有影响的利益集团主要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它们被认为是政党政治之外的又一种政治结构和机制,弥补了政党政治的不足。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社团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政治社团建立在社会成员形形色色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是人们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居住区域、特定社会经历和身份资格等不同的社会特征组建形成的,其目的是满足成员某种单一和具体的共同利益,实现某种共同的爱好或兴趣。这决定了它的利益要求和目标往往比国家、政党等政治组织的利益和目标要单一、具体。首先,它所反映的仅仅是社会某一部分特定成员的利益要求,而不是或不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另外,它所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成员在某一特定方面的利益要求,而不是在社会政治问题上的全部利益要求;最后,它的宗旨主要在于保证组织内部成员互助互利,而不在于开展政治活动以执掌政权。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政治社团是社会政治体系中的组织和制度实体,因此,从最松散、最具临时性的政治社团到最严密、最持久的政治社团,都具有特定的组织形态。政治社团一般根据自觉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其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自愿参加或退出。在政治社团组织内部,成员享有名义上或实际上的平等权利,并承担特定的义务。不过,政治社团成员可以同时具有其他社团成员身份。政治社团允许其成员同时具有多重身份资格,是政治社团区别于政党的特征之一。在一般情况下,政党是不允许其成员同时拥有多种政党身份的。

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

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具有实现自己利益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比如,他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谈判、民间协商等途径和方式来争取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而政治社团的重要活动特征之一在于它以政府的政策、方针、法规、甚至判决作为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参与和影响这些政策、方针、法规乃至判决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因此,政治社团是通过政治途径来实现或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的,这正是政治社团与那些通过非政治途径来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的社会团体的区别所在。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以政治途径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是以参与和影响政府的政策、方针、法规乃至判决为限度的,它并不以获取或执掌政治权力为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的手段,同时,它一般也没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正因为如此,政治社团又是不同于政党的政治组织。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政治社团虽然是社会政治体系的组织要素,可是,它是群众性的政治组织,而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政治社团的这种群众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社团的成员构成具有群众性。除了某些特殊的政治社团之外,在一般情况下,政治社团只要求其成员能够履行该社团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因此,不同与政党组织,政治社团的成员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性。

(2)政治社团服务于特定的群体利益。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充当特定的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政治社团的基本政治角色。

(3)政治社团与特定的群众有着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政治社团直接代表着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群众的利益,其成员又是这些群众直接构成的,因此,政治社团与普通群众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

标签: 政治学原理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政治的含义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 政治的含义

(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1)中国的例子: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政党的类型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政党的类型

(二)政党的类型在政治学研究中,政党的组织特点是人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根据政党组织特点来划分政党类型,是较常见的一种方法之一。据此,各国政党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核心会议型政党:...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

《政治学原理》第五章 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

(四)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各国的政党制度完全...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基本原则

《政治学原理》第七章 选举的基本原则

(二)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规则普遍选举是指凡达到选举年龄的公民皆可参加选举,除了由于某些疾病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等因素受到限制的公民外,所有公民均应享有选举权。现代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对普遍选...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四)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暴力方式一般见诸于根本对立的政治权力关系之中,如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不过,当非根本对...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我国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我国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我国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发展的类型和模式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 政治发展的类型和模式

(三)政治发展的类型和模式1、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国家建设,即通过君主集权和绝对主义从封建主义、诸侯割据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二是民主化,即通...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

(三)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