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学习网《审计学》课程资源-经典案例7:德勤在科龙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中的失误
德勤在科龙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中的失误
案例简述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当年8月2日公布的《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证券违法违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指出,科龙在2002年至2004年3年中分别虚增利润1.1996亿,1.1847亿和1.4875亿元,其所使用的手段包括,虚构销售收入、少提减值准备等。此后,这一危机逐渐演化成其审计师事务所德勤的危机。证监会委托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德勤的审计工作进行调查。到2005年底,该调查结束,最终认定在对科龙的审计过程中德勤存在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和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主要问题。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此处我们只看两个与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德勤对科龙电器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德勤对科龙电器各期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时,直接按照科龙电器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存货期末余额,并推算出科龙电器各期主营业务成本。德勤在未对产成品进行有效测试和充分抽样盘点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审计程序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并予以确认,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它违反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技术推测原则。后来专业人士分析,主营业务成本是科龙电器的账上数字,绝不能由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倒轧自己计算出来。如果这样操作就相当于会计师是在自己给科龙作账,这是匪夷所思的。德勤显然混淆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按照审计准则,会计师倒轧出的应该是进入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各项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等;还有各项费用,如水电费等各种制造费用;并与存货变动表和利润表中的各种费用进行匹配。
二是德勤在存货抽样盘点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谨慎,确定的抽样盘点范围不适当,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德勤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实施抽样盘点程序时,未能确定充分有效的抽样盘点范围,导致其未能发现科龙电器通过压库方式确认虚假销售收入的问题。实际上,科龙电器在底账上虚构出货记录,上述存货仍然封存在仓库中,只是将账面数量结存为零。
科龙公司的舞弊手法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却未被德勤发现。本章介绍和分析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审计程序与方法,该业务环节容易出现舞弊问题,上述案例中的舞弊形式只是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