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库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垄断是否消灭了竞争?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相互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二如何认识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必然性?
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第一,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第二,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三,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三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域乃至国家的种种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四全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但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在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爆发的危机将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险。
五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自我调节的结果。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雇佣劳动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但是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分化,资本与新型的劳工阶层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依然在进行,特别是随着传统产业的萎缩和高科技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减弱,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工人失去就业机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是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同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也由于经济持续低迷、政府背负沉重债务而难以为继。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一,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从历史上看,奴隶制度取代原始公社制,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都经历了很长的时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对剥削制度的废除,不能期望在短时期内完成,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一些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还具有显著的优势,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合作有所加强,以跨国公司和垄断资本的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势力不断扩大。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还需要走比较长的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