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2答案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试题2

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时指出:“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答案一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逐渐积累形成的道德财富。它不仅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更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以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几个基本精神:

仁爱孝悌:仁爱,即“爱人如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同情,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孝悌则是指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兄长的尊敬,这两者构成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

礼义廉耻:礼义是指礼节和正义,是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廉耻则是指廉洁和知耻,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诚信正直: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社会信任体系的基石。正直则是指正气凛然、刚正不阿,是个人操守和道德风范的体现。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强调个人和国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

和谐共生: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

2.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关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

传统美德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理论创新,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重新解读和阐释其内涵。例如:

仁爱孝悌与现代家庭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孝悌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还应扩展到对社会老年人的关爱,倡导社会的养老保障和志愿服务,形成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关爱体系。

礼义廉耻与社会公德:礼义廉耻在现代社会中应结合法治建设,强调公共领域的道德规范。例如,倡导文明礼貌、诚信经营、廉洁从政,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 教育传承与创新

教育是传承和创新传统美德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课程体系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系统地讲解传统美德的内容和意义。

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家庭教育:家庭是传统美德传承的第一课堂,通过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文化创作与传播

通过文艺创作、媒体传播等方式,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文化,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艺作品:创作反映传统美德的文学作品、影视剧、戏曲等,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和审美。

新媒体传播: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播传统美德,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接受。

4. 制度建设与社会治理

通过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社会管理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创新,例如奖励见义勇为、鼓励慈善捐赠等。

社区建设:在社区层面,开展各类弘扬传统美德的活动,例如邻里互助、文明家庭评选等,形成社区良好氛围。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华传统美德推广到全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孔子学院、文化展览等,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和认可中华传统美德。

国际合作项目:在国际合作项目中,融入传统美德的理念,例如环保合作、扶贫项目等,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念。


参考答案二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包括礼仪、孝道、忠诚、廉洁等具体的道德规范,还包括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概括起来,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仁爱: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论语》中有“仁者爱人”的说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孝悌:孝悌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兄长的尊敬。这不仅是家庭伦理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诚信: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诚实守信。《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礼仪:礼仪文化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礼记》中指出,“礼者,敬而已矣。”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

廉洁:廉洁自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正廉明。《尚书》中有“惟清正廉洁者,能成其德”之说,要求为政者清正廉洁,以身作则。

勤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强调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尚书》中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之说,提倡节约资源、反对奢侈浪费。

2.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是实现其创造性转化的重要途径。传统美德如孝悌、诚信等,虽然有其历史背景,但其核心价值在今天仍然适用。例如,诚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品质,必须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

教育引导: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是实现其创新性发展的关键。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德育课程,利用多媒体手段、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文化载体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兴媒体,创新传统美德的传播方式。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游戏等多种文化载体,将传统美德融入到现代文化产品中,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通过创作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作品,将传统美德故事与现代元素结合,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认同。

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为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保障。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传统美德在社会中的广泛实践。例如,通过制定诚信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

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中华传统美德落到实处。可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鼓励人们在实践中践行传统美德。例如,组织社区服务、助老帮困等活动,让人们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和践行孝悌、仁爱等美德。

国际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华传统美德推向世界。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魅力,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例如,通过举办中华文化展览、传统美德论坛等活动,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美德。


参考答案三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涵盖了道德、伦理、行为准则等多个方面。其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仁爱与孝悌:仁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强调关爱他人、帮助弱小。而孝悌则强调家庭伦理,推崇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强调诚实待人、信守承诺。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

礼仪廉耻:礼仪廉耻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礼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和尊重,而廉耻则强调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倡导廉洁和自律。

勤俭自强:勤俭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倡艰苦奋斗、节俭持家、自力更生。这种精神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追求更好的生活。

和谐共处:和谐共处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社会治理和国际关系处理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现实条件,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和应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理论提升与现代化解读:传统美德需要与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进行理论上的提升和现代化解读。例如,将“仁爱”与现代社会的公益精神、社会责任感结合,将“诚信”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体系建设结合,使传统美德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育普及与实践养成: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应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传统美德的内容,通过课程设置、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也应注重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实践,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文化产品的创新传播:通过影视、文学、游戏等现代文化产品,创新传播传统美德。例如,创作反映传统美德题材的影视作品、出版普及传统美德的书籍、开发包含传统美德内容的电子游戏等,让传统美德通过现代文化产品深入人心,尤其是在青少年中产生积极影响。

制度保障与社会实践:将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纳入社会制度建设中,通过法律法规、社会规范等手段保障其落实。例如,在诚信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惩戒失信行为等措施,保障诚信的社会风尚。在廉洁建设方面,通过健全反腐倡廉机制,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榜样引领与媒体宣传:通过树立典型榜样和广泛宣传,带动社会风尚的转变。可以通过评选道德模范、宣传优秀事迹等方式,让人们看到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成果,从而激发更多的人自觉践行传统美德。


试题2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参考答案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不仅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也明确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以下是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详细分析: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无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第35条规定了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是公民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申诉、控告和检举权:第41条规定了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二、人身权利

人身自由权: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权: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住宅不受侵犯权: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秘密权: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劳动报酬,发展劳动保险和职业培训。

休息权: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教育权和文化权利: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四、宗教信仰自由

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参考答案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广泛而全面的权利,这些权利不仅是公民个人自由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主要公民权利的详细介绍。

一、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通过行使这些权利,公民可以选出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是公民表达意愿、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社会多元化和民主建设的重要条件。

政治参与权:公民有权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例如,通过人大代表的选举和提案、参加社会组织和公共事务的讨论等方式,公民可以对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人身权利

人身自由权: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是其他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

人格尊严权: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社会中应享有的基本尊严和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权: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一权利保障了公民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权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休息权: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休息权是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权利。

物质帮助权: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和社会逐步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权利保障了公民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文化权利和自由

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和自由。

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公民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维护自己的创新成果,促进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五、监督权和申诉权

批评、建议和监督权: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通过行使这一权利,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促进政府廉洁高效。

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公民的申诉、控告和检举,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不得进行诬告陷害。这一权利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正。

六、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一权利保障了公民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自由选择和平等权利。


参考答案三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保障。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保障了公民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二、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和休息权:

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这些权利保障了公民在参与劳动的同时,享有合理的休息和生活保障。

获得物质帮助权:

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扶助,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财产权:

宪法第1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剥夺、破坏。

三、人身权利

生命权和健康权:

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些规定保障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居住自由:

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这些权利保护了公民的居住环境和通信隐私。

四、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每个公民都能接受基本教育,同时鼓励和支持公民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为公民的学术自由和文化创造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五、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2024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答案

2024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 们以深刻启迪。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伟大历史性变迁,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说“ 没有共产党, 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4春+试卷B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4春+试卷B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4春+试卷B: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卷C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卷C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卷C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

国开学习网2024春[04392]《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2345及大作业答案

国开学习网2024春[04392]《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2345及大作业答案

**代刷视频、刷学习进度+WX:xingkao100《形势与政策》 课程代码: 202309-04392212 开课时间: 2024-01-01一、【学习方式提醒】通知1.&nbs...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4春+试题C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4春+试题C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C经济体制问题是改革开放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问题上,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党的十四...

2024年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一至七 专题测验答案汇总

2024年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一至七 专题测验答案汇总

**代刷视频、刷学习进度+WX:xingkao1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参考答案...

20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一至八 专题测验答案汇总

20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一至八 专题测验答案汇总

**代刷视频、刷学习进度+WX:xingkao100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参考答案:[xz]错[/xz]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

2024春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1答案

2024春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1答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1杨宁2010年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飞出去的金凤凰又回来了在一次访问中,杨宁看到三个村民吃了一碗粉,并决心成为“扶贫领导者&qu...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