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问题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出现新情况新变化;新情况新变化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
(一)新时代的新情况新变化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
第二,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我们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
第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要求。
第五,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二)新时代新课题
新时代的新情况新变化,给我们党提出了新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回答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着理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科学理论,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着坚定理想信念。这一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着真挚的人民情怀。这一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高度自觉自信。这一思想充满着对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自觉自信,对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自觉自信,对党和国家事业光明前景的自觉自信。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着鲜明的问题导向。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这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
第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无畏担当精神。这一思想始终贯穿着对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管党治党的担当、对美好世界的担当。
三取得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
第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敬业履职、勇于担当的结果。
第三,最根本、最重要的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四新时代的内涵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第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三,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六正确认识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主要依据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比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起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在我国,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所以,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比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年均增长约9.5%,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所以,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这个基础上,人民群众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这两个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交织的主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