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考试辅导参考资料

搜答案方法:电脑端按「Ctrl+F」、手机端用「页面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查找。

1、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         )、(           )。

2、组织理论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即(         )和(         )。

2、组织结构学   组织行为学

3、(          )是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进行的建设项目管理。

3、建设监理

4、(          )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4、招标

5、(          )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调整(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合同法     合同法律关系

6、建设程序是指由行政性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进行基本建设所必须遵循的阶段及其先后顺序。

6、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当事人的单方行为或者双方协议终止合同效力的行为

8\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建设各方的工作关系。

1.投资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9资金使用计划的依据:①资金使用计划是审核承包人施工进度计划、现金流计划的依据。②资金使用计划是项目筹措资金的依据。③资金使用计划是项目检查、分析实际投资值和计划投资值偏差的依据。④资金使用计划是审核承包人工程施工进度款申请的参考依据。

10(   水力水电系统 )是我国最早引进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机制的行业。     

11.组织行为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及其相互之间进行的研究,并通过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感情、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掌握其心理与行为规律,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调节人的积极性;二是在对人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断变化中,通过组织变革,减少消耗,提高效益。

12建设监理是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进行的项目管理。监理单位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建设采取科学、有效的微观监督管理措施,协调建设合同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维护建设合同各方的合法利益和国家利益

13建设监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①国家和水利部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②水利行业工程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强制性条文③经批准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④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等合同文件

14新横道图与传统横道图本质的区别为?

2、传统横道图无法表达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直接看出一项工作提前完成或推后完成对后续哪些工作造成影响,无法看出哪些工作有机动时间,哪些工作是关键工作。新横道图则不同,它是根据网络计划编制的,虽然与网络计划的表达形式不同,但完全保留了网络计划中明确的工作逻辑关系和各工作的时间参数。同时,由于新横道图继承了传统横道图简单、明了的形式,对于基础作业人员来说容易接受。

15工程质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工程产品的特征性能,即工程产品的质量;二是指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的工作水平、组织管理等,即工作质量。人的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

1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1. 共同性依据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等;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等。

2. 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包括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在质量方面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以及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质量规定和鉴定意见等。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对于施工项目的质量不是靠事后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施工过程中建造出来的。为此,必须加强对施工前、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即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换为事前、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为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从事前控制角度看,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

(2)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及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4)施工现场测量标点、水准点的检查及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

(5)施工平面布置控制;

(6)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所安装设备的采购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7)施工用机械设备的配置及控制措施;

(8)对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技术鉴定;

(9)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控制;

(10)施工现场的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的检查;

(11)施工管理、作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及质量教育与培训。

1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1. 共同性依据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等;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等。

2. 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包括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在质量方面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以及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质量规定和鉴定意见等。

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由一系列的作业活动组成,作业活动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而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体现在对作业活动的控制上。施工过程及其作业活动的质量控制主要围绕影响工程实施质量的因素进行。

(1)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

(2)测量控制对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审核批准后,据此准确地测定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并做好复测工作。例如民用建筑需要测量复核如下内容:①建筑定位测量复核。②基础施工测量复核。③皮数杆检测。④楼层轴线检测。⑤楼层间高程传递检测。⑥建筑物垂直度及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检测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3)材料控制①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②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损失。③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④材料检查验收。

⑤发包人所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用于工程时,项目部应对其做出专门的标识,接受时进行验证,贮存或使用时给予保护和维护,并得到正确的使用。⑥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方法。材料质量抽样应按规定的部位、数量要求进行。材料质量的检验项目分为一般试验项目和其他试验项目,一般项目即通常进行的试验项目,其他试验项目是根据需要而进行的试验项目。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

(4)机械设备控制①机械设备使用形式决策。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量,按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确定其使用形式。②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③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5)计量控制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备计量人员;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计量意识教育;确保强检计量器具的及时检定;做好自检器具的管理工作。

(6)工序控制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对材料质量状况、工具设备状况、施工程序、关键操作、安全条件、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常见质量通病,甚至包括操作者的行为等影响因素列为控制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进行预控;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

状况;对工序产品、分项工程的检查应按标准要求进行目测、实测及抽样试验,做好原始记录,经数据分析后,及时作出合格及不合格的判断;对合格工序产品应及时提交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并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百工追溯的依据。

(7)特殊和关键过程控制特殊过程是指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或工序施工质量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验证,或者其验证的成本不经济的过程。如防水、焊接、桩基处理、防腐施工、混凝土浇筑等。关键过程是指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的过程。如:吊装、混凝土搅拌、钢筋连接、模板安拆、砌筑等。

(8)工程变更控制

1)工程变更的范围①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投资规模的压缩或扩大而需重新设计。设计变更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已交付的设计图纸提出新的设计要求,主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②工程量的变动:对于工程量清单中的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③施工时间的变更:对已批准的承包商施工计划中安排的施工时间或完成时间的变动。④施工合同文件变更:施工图的变更;承包方捉出修改设计的合理化建议;由于不可抗力或双方事先未能预料而无法防止的事件发生的合同变更。

2)工程变更控制工程变更可能导致项目工期、成本或质量的改变。因此,必须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在工程变更控制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和控制那些能够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和条件;②分析和确认各方面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③当工程变更发生时,应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④分析工程变更而引起的风险;⑤针对变更要求及时进行变更交底的策划。

(9)成品保护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某些部位已完成,而其他部位还正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部位或成品,不采取要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工程质量。成品保护的措施包括:

1)护。护就是提前保护,防止对成品的污染及损伤。如柱子要立板固定保护;楼梯踏步采用护角板等。

2)包。包就是进行包裹,防止对成品的污染及损伤。如在粉刷内墙涂料前对电气开关、插座、灯具等设备进行包裹。

3)盖。盖就是表面覆盖,防止堵塞、损伤。如大理石地面完成后,应用苫布覆盖;落水口、排水管安好后加覆盖,以防堵塞。

4)封。封就是局部封闭。如木地板油漆完成后,应立即锁门封闭;屋面防水完成后,应封闭上屋而的楼梯门或出入口等。

4质量和施工质量概念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08,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施工质量是指建设工程施工活动及其产品的质量,即通过施工使工程的同有特性满足建设单位(业主或顾客)需要并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包括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环境保护等方面满足所有明示和隐含的需要和期望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由施工形成的建筑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个方面。

5施工质量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施工质量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是:施工建成的工程实体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检查验收合格。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②符合上述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6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方面,即4M1E。

1. 人的控制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为了避免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的激励外;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

2. 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

加强材料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3. 机械设备的控制机械设备的控制,包括生产机械设备控制和施工机械设备控制。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主要控制设备的选型和配套,要求按生产工艺、配套投产能充分发挥效能来确定设备类型。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控制设备按设计选型购置,设备按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设备的试车运行正常、能配套投产。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机械化施工方案,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4. 方法的控制方法控制是指对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其中,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5. 环境因素的控制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应针对工程的特点,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的危害。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要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地布置,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文明施工。

7.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1.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 应用PDCA循环的原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步骤展开。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应及时反馈,以便进行质量保证体系的能力评价。

(1)计划(Plan)计划是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方案。计划包括质量管理目标和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就是根据项目自身特点,针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质量通病,以及与国家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差距,或者用户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质量要求,确定项目施工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就是为实现上述质量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应做到材料、技术、组织三落实。

(2)实施(Do)实施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及要求展开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

(3)检查(Check)检查就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检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检查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总结成功执行的经验,查明没按计划执行的原因;

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施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并对此进行评价和确认。

(4)处理(Action)处理足在检查的基础上,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以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此作为处理的依据,巩固成果;同时采取措施,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对于暂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记录在案留到下―次循环加以解决。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就是反复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运转一次,施工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具有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形成完整的循环和不断推进等特点。

2. 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

(1)质量管理原则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而质量管理的原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所以组织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负责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并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全体员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领导,还有赖于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所以应赋予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有的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能力,发挥员工的革新和创新精神。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地得到期望的结果。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关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⑥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应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和供方建立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明确要求,企业应有完整的和科学的质量体系文件,这是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为达到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实施质量体系审核、认证,进行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主要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等构成。①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企业的质量政策、质量体系和质量实践的文件,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过程中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和质量职责;各项质量活动的基本控制程序或体系要素;质量评审、修改和控制管理办法。②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企业落实质量管理工工作而建立的各项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为贯彻落实质量手册要求而规定的实施细则。程序文件一般至少应包括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管理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等。③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为了确保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在程序文件的指导下,针对特定的产品、过程、合同或项目。而制定出的专门质量措施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计划的内容包括:应达到的质量日标;该项目各阶段的责任和权限;应采用的特定程序、方法、作业指导书;有关阶段的实验、检验和审核大纲;随项目的进展而修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方法;为达到质量目标必须采取的其他措施。④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体系中各项质量活动进行及结果的客观反映,是证明个阶段产品质量达到要求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的证据。

(3)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监督①质量管理体系由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标准,审核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独立、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得出结论。认证应按申请、审核、审批与注册发证等程序进行。②企业获准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并每年一次接受认证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监督管理。获准认证后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企业通报、监督检查、认证注销、认证暂停、认证撤销、复评及重新换证等。

8.承包人发生哪些行为属于承包人违约?

1、①承包人无正当理由未按开工通知的要求及时进点组织施工和未按签署协议时商定的进度计划有效地开展施工准备,造成工期延误。②承包人违反合同规定私自将合同的任何部分或任何权利转让给其他人,或私自将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分包出去。③未经监理人批准,承包人私自将已按合同规定进入工地的工程设备、施工设备、临时工程设施或材料撤离工地。④承包人违反合同规定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或拒绝合同规定处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和工程设备。⑤由于承包人原因未按合同进度计划及时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或部分工程,而又未按合同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赶上进度,造成工期延误。⑥承包人在保修期内未按合同规定和工程移交证书中所列的缺陷清单内容进行修复,或经监理人检验认为修复质量不合格而承包人拒绝再进行修补。⑦承包人否认合同有效或拒绝履行合同规定的承包人义务,或由于法律、财务等原因导致承包人无法继续履行或实质上已停止履行本合同的义务。

10.投标书在什么情况下无效?

①未密封

②缺投标保证   ③未加盖单位印章和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委托代理人的印章(或签名)   ④未按规定格式、内容填写,或字迹模糊不清、内容不全。   ⑤逾期送达   ⑥投标单位未参加开标会议。

11.评标专家应符合什么条件?

①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与招标项目相关的实践经验②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并具有与招标项目相关的实践经验。③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责任。

12.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一般分为哪三大目标?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

13.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发包与承包的传统模式主要有什么?平行承发包、设计总承包、工程项目总承包

14.建设监理法规可分为哪些?管理法规  依据性法

15.什么是工程承包过程中一个决定性环节,直接关系到承包方投标的成败?投标报价

1.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最优地实现项目的预定目标。美国项目管理专家HaroldKerzher博士对项目管理作了如下定义:项目管理是为限期实现一次性特定目标,对有限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即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取各种措施、方法,对项目的所有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

2.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3.建设项目的概念建设项目即基本建设项目,是指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由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基本建设单位。

4.工程项目的目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

5.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利部水建[1995]12

8号)明确的建设程序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准备、初步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6.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中,通常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作为一个大阶段,称为项目建设前期阶段或项目决策阶段,初步设计以后的建设活动作为另一大阶段,称为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最后是生产阶段。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建设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了以国家宏观监督调控为指导,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服务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基本格局。

8.组织是管理的—项重要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并使之得以正常运行,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前提条件。组织理论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即组织结构学和组织行为学。管理跨度亦称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人员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的数量。

9.常见的组织模式一般分为:职能型模式、直线型模式、直线—职能型模式和矩阵模式四种。职能型组织形式的优点是能体现专业化分工特点,人才资源分配方便,有利于人员发挥专业特长,处理专门性问题的水平高;缺点是命令源不唯一,同时,权与责不够明确,有时决策效率低。此种形式适用于工程项目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技术较复杂的工程建设。


「国开学习吧」:用户COOKIE有效时间30天,收藏网址『guokaixuexi.com』不迷路哦~

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考核说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考核说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核说明一、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建设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学生。2.启用时间2022年秋季学期。3.考核目标本课程考试围绕建设领域工程项目管理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