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用技术基础》第一章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一、ARPAnet的诞生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阿帕网(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斯坦福研究院,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ARPAnet中位于各个节点的大型计算机均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与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阿帕网就是因特网(Internet)最早的雏形。
二、因特网的形成
最初的ARPAnet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网络。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至1974年,IP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的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的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快速发展。
Internet的又一次快速发展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NSFNET。1986年NSF投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建立5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的雏形。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成为Internet的基础。
三、因特网的商业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际网”。各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并承担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NSFNET连接全美上千万台计算机,拥有几千万用户,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员。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拓展和扩散,美洲以外的网络也逐渐接入NSFNET主干或其子网。
1993年是因特网发展过程中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因特网完成了到目前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万维网WWW和浏览器的应用,使因特网上有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台。因特网演变成了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影片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新媒介时代,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全世界。
四、计算机网络在中国
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3年,即研究试验阶段。
第二阶段,1994—1996年,为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